电磁波与物质波有什么关系?另:物质波属于电磁波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8:25:30
电磁波与物质波有什么关系?另:物质波属于电磁波吗?
电磁波与物质波有什么关系?
另:物质波属于电磁波吗?
电磁波与物质波有什么关系?另:物质波属于电磁波吗?
两者有联系但是不一样,分析有点长,请耐心读完
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一切物质都有波动和粒子的二项性,即既是波又是粒子(一般人是无法想象这个的,所以理解起来有困难).
这里讲的物质波是指有静止质量的物体或基本粒子在运动的时候是有波动性的,其运动方式满足波动方程,所以我们叫它物质波.
电磁波的运动也满足波动方程,但是和物质波有一点不同,电磁波的量子(量子力学的观点,组成电磁波的基本粒子)是光子,光子是没有静止质量的粒子.
按照德布罗意(此人最先提出所有基本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的观点,电磁波和物质波在本质上是没有分别的.但还是应该区分一下的,最基本的区分方法是看构成这种波的粒子又没有静质量.
如果还不清楚可以再问我
他们两不是一回事,互不属于。
物质波不属于电磁波
Electromagnetic
定义: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产生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
全部展开
物质波不属于电磁波
Electromagnetic
定义: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产生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则会产生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性质
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藉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反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即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反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勋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藉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于光速c(每秒3×10的8次方米)。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公式c=λf。
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电磁波的发现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r射线。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无线电波 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 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 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 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 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 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宇宙射线 小于0.001毫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厘米。
电磁辐射
广义的电磁辐射通常是指电磁波频谱而言。狭义的电磁辐射是指电器设备所产生的辐射波,通常是指红外线以下部分。
电磁辐射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辐射种类可分为三种:
游离辐射
有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无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基地台电磁波 绝非游离辐射波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的伤害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磨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电脑、微波炉、电热毯、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但由于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且其伤害是缓慢、隐性的,所以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比如电热毯是使用最广与人体接触最近、接触时间最长,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家用电器。现在人们在用的绝大多数电热毯电磁波辐射强度超过安全值20~100倍,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极为严重,但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现仍被广泛使用,千千万万的电热毯用户仍在遭受着电热毯电磁波的伤害,应引起人们的注意!详情请点击无电磁波电热毯。
一个直观动态演示
www.phy.ntnu.edu.tw/demolab/java/emWave/index.html
作为自然科学核心的物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就是机械物体,作为人文科学核心的系统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就是人的工作。如果按照物理学的那种感性实验观察加数学描述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工作,那么人的工作说到底是手与脚还有身体的机械运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工作,显然是由许许多多的方向不同的机械运动组织起来的整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组织者就是指导人工作的大脑意识。用数学来描述作为工作整体的元素——-一个方向上的机械运动是完全可行的,甚至用统计数学来描述许多机械运动的总和都是可能的,但是人的工作整体大于许多机械运动的总和,因为它加入了组织机械运动的大脑信息。从描述机械运动到描述大脑信息的作用,这实在是一个跳跃或质变,数学描述遇上这种质变,或者变成了无定量解的非线性方程,或者得出的“解”就是无穷大。这种解不出方程来的数学描述不过是花瓶而已,中看不中用。所以我们不能从感性的具体的角度来看人的工作,对于一个有着工作任务的工作来讲,我们必须从理性的角度,整体地来观察它。工作任务包含了工作性质,工作量的概念,这个工作量不是具象的机械位移的概念,而是抽象的概念,它一般是指工作对象的数量。比如我们生产电视机,电视机的数量就代表工作量。
我们应当如何来看人的一个工作呢?首先一个人是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这个工作岗位由许许多多的工作点构成,工作岗位就是由许多工作点组成的一个工作空间,它本身则可以看着是一个“势位”。势位越高,工作岗位的工作空间或者说工作范围就越大。一个工作岗位包含着一个工作对象和一份工作量。当我们完成了一个工作对象的工作量,比如生产了第一台电视机,接着做第二个工作对象的工作量,也就是生产第二台电视机时,我们可以想象工作岗位发生了位移,从第一个工作对象(第一台电视机的原材料)位移到第二个工作对象(第二台电视机的原材料)。工作岗位里是含有工作中的人,人的工作能力必须与工作岗位的势位相适应,这样才是人尽其位,人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才能稳定地存在。对称到量子力学来讲就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波长,应当正好与其运行的轨道长度相等,这样电子才能稳定存在”。工作岗位的势位或大小用λ表示,那么人的工作能力就也用λ表示。
工作岗位的势位越高,工作对象就越复杂,越精致,脑力性的抽象工作量越大,但体力性的具相工作量越小。完成一份工作所需的工作体力量用P表示,那么λ与P就是反比关系。人自身的结构与他从事的工作是有着结构与功能的对称关系,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体力量成反比,对称地,人的大脑智能与身体体力量也是(统计地看)反比关系,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四肢发达头脑就简单”。一个人固有的身体体力量是这个人的体力动量,人在某个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体力量,则是这个工作的工作动量。身体体力量是隶属于人的大脑智能,也隶属于整个人体,它是人体所包容的为大脑智力支配的体力量。对称地,人的工作动量就是隶属于人的工作能力,也隶属于工作岗位,它是工作岗位所包容的为人的工作能力支配的一份具相工作量。
体力动量=体力质量×体力强度。工作动量=体力质量×在某个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体力强度。用M表示一个人的惰性质量或者说体力质量,那么人的工作动量就表示为P=MV,(V表示人在某个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体力强度)。惰性质量是什么意思?就是人力求其工作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本能量度,相当于物体力求机械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本能量度这个惯性质量。体力质量则是力求人体各部分组织成有机生命体的本能量度,相当于力求物体各部分凝聚成物质实体的本能量度这个引力质量。惯性质量等效于引力质量,惰性质量等效于体力质量。再用h表示,从理性的整体的高度想人的工作活动所带来的整体性,那么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公式,λ=h/MV,这就是人的工作运动的德布罗意公式。有必要定性解释一下普朗克常数h:一份光量子的能量E=hr,r代表时间频率,实质上就是一份时间所含的能量,而光量子则是一份空间所含的能量,当我们站在一个整体高度来看时间,可以将一份时间看成一份空间,弥散的时间被看成整体性的空间,这个转换系数就是h。具体地感性地来看人的工作,完成一个工作量的工作是一个时间过程,但理性地整体地想这个工作,我们可以将这个时间过程转为由工作岗位代表的空间范围,这个时空转换系数就是工作运动的普朗克常数。
工作运动与机械运动有对称性,但也有区分性,机械运动是连续性的点运动,而工作运动是间断性的整体运动,工作运动的主体是含有人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不是一个空间点,而是一个空间整体,而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占据了物体的空间点。机械运动是物体的空间点在真空的媒质上发生位移,人的工作运动则是人的工作岗位在工作对象的媒质上发生位移。很显然工作运动就是波动,将一个波的波长看作是工作岗位,波长或工作岗位的运动就构成行波。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证明人的工作运动就是波,这就要看工作运动会不会发生波特有的干涉或衍射现象。当我们具体地感性地看人的工作活动,人的工作活动说到底就是机械运动,两个人的机械运动是不能迭加的。但是我们整体地理性地想人的的工作活动,那么一份工作活动就是由工作岗位这个空间范围来表示,两个人占据的空间点是不能迭加的,但两个人所处的空间范围是可以迭加的。当两个人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同,两个人的工作节律或频率也相同,并且两个工作岗位是迭加在一起的,也就是两人的工作是有联系的,在某时两个人的工作方式有协同性,那么这两个人的工作就发生了相长式的干涉。如果在另时,两个人的工作方式是对立的,那么这两人的工作就发生了相消式的干涉。一个工作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小工作组成,小工作波的推进就构成了整个工作波的推进,当工作遇上困难,就相当于波遇上了阻碍,由于工作是由许多小工作组成的,没受到阻碍的小工作点,就可以作为一个新工作的起点,继续前进,这就是慧更斯原理所说的波的衍射现象。如果有一个困难在人工作前进的道路上整个地挡住了人的工作,且没有空子可钻,其工作难度也远大于人的工作能力,也即工作波的波长,那么工作波要么被反射回去,要么就被这个困难给“吸收了”。如果这个困难与人的工作能力相差不太大,由于人的工作能力是有波动性,有时会超水平发挥,有时则低水平发挥,超水平发挥时,工作能力就可能大于困难,从而超越困难的势位。这就是所谓的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
说明了人的工作是波(对人文科学来讲,无法定量证明,只能用常识来说明),下面我们就要问什么是工作波?这就是人对劳动对象的工作能量(脑力支配下的体能)在劳动对象这个媒质上的传播。那么什么是物质波?就是将物质固有的振动看作是一个静止的驻波,再从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系来看这个驻波,就产生了一个导波,这个导波便是德布罗意所认为的物质波。一个哲学公理:物质的运动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在真空中所作的匀速直线运动,依然是运动,这个运动也必定对应一个相互作用,必定与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与真空里的匀速直线运动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呢?就是物质与真空(真空不空,真空含有潜在的物质)的相互作用。于是所谓的物质在真空里的运动,本质上讲就是物质对真空的作用能量或称“工作能量”在真空媒质上的传播,即物质的工作波所导致的运动,德布罗意所说的导波正是这个工作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宏观物质的这个工作波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物质与真空的交流是发生在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层面上,也就是发生在物质的微观层面上,宏观层面的物质远离真空,不与真空直接打交道,因此显不出对真空的工作波。而微观粒子之所以能显出工作波或物质波,就是因为粒子固有的振动能量会输出来,直接与真空这个媒质作用,就象人的身体里的体能会输出来,直接与自然物质这个媒质作用一样。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工作波与机械波的关系。机械波是振子的振动性或振动能量在机械媒质上的传播,而工作波则是物质的工作或工作能量在真空媒质(或劳动对象)上的传播。两者都是能量在媒质上的传播。不过工作波与机械波还是有区分的,明显的区分是机械波的振子就是单位媒质,振子的振动或振动能量实际上是在振子之间传播,而人或粒子这个工作振子,其振动或振动能量不是在振子之间传播,即不是在人与人之间或粒子与粒子之间传播,而是在真空(对人来讲就是工作对象空间)这个媒质上传播。机械振子的能量是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振动的振动动能,一部分是振子之间的弹性势能。人的工作能量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人倾注在劳动对象上的工作能量(相当于弹性势能),另一部分是人在劳动对象之间运动的工作动能。这显然有区分,机械媒质之间的联系能量是弹性势能,振动能量是动能,而工作振子,其工作媒质之间的联系能量是工作动能(即一个人从一个劳动对象移到另一个劳动对象的运动动能)人在工作点上的工作能量反倒是弹性势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