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标清题目和顺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2:25:08
英语翻译标清题目和顺序.英语翻译标清题目和顺序.英语翻译标清题目和顺序.山不在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住房的人品德高尚(所以不

英语翻译标清题目和顺序.
英语翻译
标清题目和顺序.

英语翻译标清题目和顺序.
山不在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住房的人品德高尚(所以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往来的有博学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
用雕版印刷,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刻好以后,拿到火上去烘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保存着,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活板》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一直到飞禽走兽、树木山石,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东坡和黄鲁直共同观赏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那)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面稍平,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题名后面)又刻了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一下,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咦!(这)技艺也真奇妙啊!《核舟记》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口技》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送东阳马生序》

1.《陋室铭》
山不在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住房的人品德高尚(所以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往来的有博学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

全部展开

1.《陋室铭》
山不在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住房的人品德高尚(所以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往来的有博学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2.《活板》
用雕版印刷,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刻好以后,拿到火上去烘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保存着,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3.《核舟记》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一直到飞禽走兽、树木山石,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东坡和黄鲁直共同观赏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那)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面稍平,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题名后面)又刻了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一下,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咦!(这)技艺也真奇妙啊!
4.《口技》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送东阳马生序》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拥有书来学习,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按约定时间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有一点懈怠。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回复;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寒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数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仆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拿被子围盖(我),过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红色的帽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大概我的勤奋以及艰苦就像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