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胸有成竹的文艺理论对你有什么启迪?请在文中(文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观点的基础上,写一个议论文段4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23:08:28
苏轼胸有成竹的文艺理论对你有什么启迪?请在文中(文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观点的基础上,写一个议论文段400字左右……
苏轼胸有成竹的文艺理论对你有什么启迪?请在文中(文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观点的基础上,写一个议论文段
400字左右……
苏轼胸有成竹的文艺理论对你有什么启迪?请在文中(文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观点的基础上,写一个议论文段400字左右……
构思,启动了想象.想象,充满了构思的全过程.但想象不是构思的目的.构思的目的是要完成对想象的定位、选优和组合配置.只有这样,创作构思才能由想象升华为带有创作灵性的意象,意象再经由作者的艺术加工,最终成为形神丰盈的艺术形象.由想象到意象这个转化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创作者艺术才思的迟速异分.这一点,刘勰和苏轼都认识到了.但他们认为是个性造成的,却没有论及想象力在创作构思活动中存在一个从无象到有象,由意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是无迹可寻的.虽然由无象到有象的转化是由构思者掌控并按照构思者的构思脉络发展着,但却是无质无形的.譬如气之成云,水之成波,很有点水到渠成、自然升华的意思.尽管这个过程是无质无形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起着催化生成作用的是作者的才识学养以及他所确立的主题.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有一首题为《画竹》的诗:“四十年间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里.剔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后世许多习画画者在诠释此诗时曲解者甚众,其中,“日间挥洒夜间思”一句,大多意为“白天观察竹子,晚来作画”.其实,“挥洒”是运笔,而“思”是构思、想象.这正如刘勰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文心雕龙·神思篇》).挥洒而思,思而挥洒,正是创作或再创作时想象思维快速收束,然后转化为创作题材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转化过程的“无形”自不必说了,说它“无质”,是因为其“质”完全为转化后的“意象”或“形象”所掩盖而不易察知.这正如一个作画者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触手可及、瞠目可见的不是四处飞腾的想象,而是有形有质的技法、线条、色彩、布局等.而这些有形之象的出现及组合配置,又有哪一点不是由构思想象生发、转化而来的呢?《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抽象的、一般的意义或法则,“器”则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或现象.只有去体会阐发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的一般意义,才有可能从本质上建立道德(善)与审美(美)的联系.想象,本就是捉摸不定的,想象的转化更似乎是在虚实之间,有无之中.老子所说:“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一章》)此话实在是最为确切的诠说,稽古以证今,更增其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