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背景2.产生3.意义找不到标准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5:45:5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背景2.产生3.意义找不到标准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背景
2.产生
3.意义
找不到标准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背景2.产生3.意义找不到标准答案
这项制度是在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的长期武装斗争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但最终都没有走上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的道路.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我们党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和各党派共同抗日,在各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这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政权形式,为我们党后来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各民主党派也为团结抗日奔走呼号,希望抗战胜利后实行多党制,有的还提出走“第三条道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签订“双十协定”,但国民党为维护一党独裁专制,竟然撕毁协定,挑起全面内战.还暗杀李公仆、闻一多等爱国民主人士,宣布“民主同盟”等党派为非法组织.一党专制使“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破灭,使中国共产党被迫走上了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同我们党一道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筹建了新中国.在新政协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充分协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民主精神,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许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以及政协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发挥了重要的参政议政作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基本确立起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后来虽然经历了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挫折,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多党合作仍然坚持了下来.
一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这一制度,体现在政党与政党的关系方面,是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这种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正确选择.
二是有利于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这一制度丰富了民主的形式,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国家和社会管理,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互相监督,尤其是对共产党的监督,能够使执政党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纠正官僚主义等现象.
四是有利于避免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西方政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和争斗的关系.西方多党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争斗内耗、社会动荡、政府频频更迭、政局不稳等弊端.如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1946—1958年间政府更迭20多次,平均每届执政不足6个月,最长只有1年多,最短只有2天.多党制的意大利从1946年7月首届政府成立到1983年7月间内阁更迭44次,平均每届政府寿命为10个月,最长的2年零3个月,最短的仅9天.日本在最近十年换了九任首相.政府频繁更迭,对国家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显然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