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叫本体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3:02:59
请问什么叫本体论?
请问什么叫本体论?
请问什么叫本体论?
本体论:
Ontology(本体论)一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词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出希腊文,是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本体”的研究,在希腊哲学史上有其渊源.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希腊早期哲学家就致力于探索组成万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希腊文arche,旧译为“始基”).对此“本原”的研究即成为本体论的先声,而且逐步逼近于对being 的探讨.之后的巴门尼德深刻地提出,“是以外便无非是,存在之为存在者必一,这就不会有不存在者存在”.并且认为存在永存不变,仅有思维与之同一,亦仅有思维可以获致此真理;而从感觉得来者仅为意见,从意见的观点看,则有存在和非存在,存在既非一从而有变灭.巴门尼德对being(是,存在)的探讨, 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对于被“是者”所分有的“是”,仅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寻,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之中获取;此在超验之域中寻得之“是”,因其绝对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不过,这一点只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能真有领会,与他同时的希腊哲人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因而,如原子论者虽然也区分了真理认识和暗昧认识,认识到思维与感觉的不同;但其探寻的“本原”可否由经验获致却极模糊,因而实际上并未能区分超验和经验.而在苏格拉底那些没有最终结论的对话中,已破除了经验归纳方法获取真理的可能性;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则鲜明地以超验世界的“理念”为真理之根本.
本体论的研究:
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各派哲学家力图把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精神的实体或某个抽象原则.巴门尼德提出了唯一不变的本原“存在”,使关于存在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实体,而实体或本体的问题是关于本质、共相和个体事物的问题.他认为研究实体或本体的哲学是高于其他一切科学的第一哲学.从此,本体论的研究转入探讨本质与现象、共相与殊相、一般与个别等的关系.在西方近代哲学中,笛卡尔首先把研究实体或本体的第一哲学叫做“形而上学的本体论”.17~18世纪,莱布尼茨及其继承者沃尔夫试图通过纯粹抽象的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一般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即独立的本体论体系.沃尔夫把一般、晋遍看作是脱离个别、单一而独立存在的本质和原因.康德一方面认为建立抽象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不可能,本体论要强研究的只能是事物的普遍性质及物质的存在与精神存在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又用与认识论相割裂的、先验的哲学体系来代替本体论.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提出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原则,并从纯存在的概念出发构造了存在自身辩证发展的逻辑体系.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些流派(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反对任何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但也有些人试图重新建立关于存在学说的本体论,如胡塞尔的“先验的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哈特曼的“批判本体论”等,他们往往借助于超感觉和超理性的直觉去建立概念体系,其观点带有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且往往同错误的社会观点相联系,为宗教哲学所支持.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家一般都把天地万物的本根归结为无形无象的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这种东西大体可分为三类:(1)没有固定形体的物质,如“气”;(2)抽象的概念或原则,如“无”、“理”;(3)主观精神,如“心”.这三种观点分别归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有些学者用“本体论”一词专指那种在物质世界之外寻找物质世界存在依据的唯心主义学说,如魏晋时期王弼的贵无论.
编辑本段本体论其他表述
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但近几十年里,这个词被应用到计算机界,并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以及数据库理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本体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固定的应用领域.斯坦福大学的Gruber给出的定义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即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Gruber,1995),本体论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
在实现上,本体论是概念化的详细说明,一个Ontology往往就是一个正式的词汇表,其核心作用就在于定义某一领域或领域内专业词汇的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如同工程一座大厦的基石,为交流各方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这一系列概念的支持下,知识的搜索、积累和共享的效率将大大提高,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重用和共享也成为可能.
本体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领域、通用、应用和表示.领域本体包含着特定类型领域(如电子、机械、医药、教学)等的相关知识,或者是某个学科、某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通用本体则覆盖了若干个领域,通常也称为核心本体;应用本体包含特定领域建模所需的全部知识;表示本体不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还提供了用于描述事物的实体,如“框架本体”,其中定义了框架、槽的概念.
可见,本体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教学领域而言,如果说某门课程中的概念、术语及其关系看成是特定的应用本体,那么所有课程中的共同的概念和特征则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编辑本段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本体
在实际的应用中,本体论学者、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情报学(图书馆学)甚至任何一个具有大量需要归类和划分信息的部门及领域都可以成为本体论的应用对象.本体论的基本元素是词汇(term)/概念(concept),转而构成同质化的类(class)和子类(sub-class),然后各个类和概念之间加入了适合的关系(relation)后,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本体.概念和类皆用来表达词汇本身,而关系则为词汇提供连接(mapping),并加入限制条件(constraint),使之与现实情况相符合.
构建本体最为常用的软件是由斯坦福大学开发的Protege,最初是应用在医学领域,后来被逐渐的扩展至其它领域.该软件本身也是一个开源软件,用户可以在http://protege.stanford.edu/上免费下载安装.
构建本体的简单步骤是:
1. 列出研究课题所涉及到的词条(terms)
2. 按照词条的固有属性和专属特征进行归纳和修改,对词条建立类(class)以及层级化的分类模型(taxonomy)
3. 加入关系(relation)连系terms和taxonomies
4. 按照需要,添加实例(instance)作为概念的具象
最后在Protege中,还可以利用其附带的功能和插件对本体进行文字和图形化的导出,格式也可以自由选择.
编辑本段本体论的基本问题
ontology的根本问题是:“存在的最初分类是什么?”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
这个问题使得在神学、图书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都需要运用本体论的知识,而且反映到宇宙学、道德和审美观念上.另外存在论提出的问题还包括:
什么是存在?
什么是物质物体?
什么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用什么区别确定一个物体?
“物质物体存在”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物体的特性是什么?
存在的特性是什么?
什么时候物体不再存在?并不仅仅是变化.
为什么物体可以相对于虚无存在?
存在论历史
存在论最早可推朔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曾经定义存在论为“研究物体的存在的科学”.具体地说是研究物体的分类,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物体可以被定义为“存在”.比论包括“普遍”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
观念,物体,联系
关于存在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什么是存在?”“什么在存在?”“我是什么?”等,对于本体论来说,最基本的是找出什么是物体、什么是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启蒙时代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本体论基本问题的先例,但笛卡儿并没有深入研究,也认为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他认为“我思故我在”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后来的神学家们也认为:“究竟是谁可以将这句话普遍应用到一切事物中?”当然只有上帝.但到了20世纪,当数理哲学,科学哲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将以前许多物质的所谓界限都打破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神学的说法.
实体和环境
在20世纪各个不同时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学派,客观主义学派,相对论学派等不同流派,后现代主义的实体哲学家们力图通过在不同环境下的哲学行动来重新定义上述的各个问题,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生态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动物在自然和人工提供的环境中的认知情况.
命题相对于不同环境的变化,使得存在更难定义.如果人们说:“A是B”,“A必定是B”或“A曾经是B”究竟有什么含义?有的哲学家主张去掉英语中的“是”一词,改用以免造成容易混淆的抽象含义;另一些哲学家力图了解词汇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方式;马丁·海德格尔想区分开“存在”和“物体”的意义.
存在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最基本的概念,好多事物都可以说“是”,动词“是”有许多种用法,因此是易于混淆的,所以有许多种存在.
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本体论就是探讨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据的.
简言之:"本体论"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关于世界本原或本质问题的哲学概念。最早见于德意志哲学家郭兰克纽1613年出版的《哲学辞汇》一书。后来,德国哲学家沃尔弗给予这个概念以系统的解释,并把哲学划分为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自然神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几个部分。他认为,本体论是哲学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理性的理论科学”。
一楼的解释很好,但实在太罗唣了。...
全部展开
简言之:"本体论"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关于世界本原或本质问题的哲学概念。最早见于德意志哲学家郭兰克纽1613年出版的《哲学辞汇》一书。后来,德国哲学家沃尔弗给予这个概念以系统的解释,并把哲学划分为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自然神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几个部分。他认为,本体论是哲学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理性的理论科学”。
一楼的解释很好,但实在太罗唣了。
收起
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一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词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出希腊文,是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本体”的研究,在希腊哲学史上有其渊源。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希腊早期哲...
全部展开
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一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词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出希腊文,是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本体”的研究,在希腊哲学史上有其渊源。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希腊早期哲学家就致力于探索组成万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希腊文arche,旧译为“始基”)。对此“本原”的研究即成为本体论的先声,而且逐步逼近于对being 的探讨。之后的巴门尼德深刻地提出,“是以外便无非是,存在之为存在者必一,这就不会有不存在者存在”。并且认为存在永存不变,仅有思维与之同一,亦仅有思维可以获致此真理;而从感觉得来者仅为意见,从意见的观点看,则有存在和非存在,存在既非一从而有变灭。巴门尼德对being(是,存在)的探讨, 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对于被“是者”所分有的“是”,仅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寻,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之中获取;此在超验之域中寻得之“是”,因其绝对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不过,这一点只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能真有领会,与他同时的希腊哲人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因而,如原子论者虽然也区分了真理认识和暗昧认识,认识到思维与感觉的不同;但其探寻的“本原”可否由经验获致却极模糊,因而实际上并未能区分超验和经验。而在苏格拉底那些没有最终结论的对话中,已破除了经验归纳方法获取真理的可能性;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则鲜明地以超验世界的“理念”为真理之根本。
http://baike.baidu.com/view/61457.htm
收起
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如: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认为物质是本质的便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便是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