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7:45:23
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把“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再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些都向我们传达着一个明确的信息: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已经明朗化,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它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商业体育比赛、文化旅游、广告、集邮、收藏、信息传输、咨询服务、装饰设计、工艺美术制作等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他能够较多体现文化特征和审美艺术特征的行业.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文化的需求、对闲暇的需求就会增多.
  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从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众多产业中后来居上,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出现了大批实力强劲的大企业,如我们熟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索尼、迪斯尼、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贝塔斯曼、西格拉姆等公司都是以文化媒体为主要经营业务的.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文化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少污染、可以多次重复开发、不断转换的特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将是未来发展最为迅猛、利润最为可观的产业之一.
  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文化产品必将大量涌入,在丰富我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与我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相抵触的东西.为了既顺应开放潮流,又能有效维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有实力参与国际文化资本的竞争,就要从根本入手,深化文化产业改革,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技术含量,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文化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迅猛.据统计,北京市2001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达到130亿元,已显现支柱产业的势头.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天津、四川、重庆等地也都纷纷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他们都力图使文化产业在未来5至10年内占GDP的5%—6%,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有专家统计,我国今后几年内,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有3000亿元以上,到2005年将达到5500亿元左右,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的文化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由于存在观念滞后、投资主体单一、行业限制过多,以及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等原因,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无论是与人们的消费需求,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具体到我省的文化业,与发达省市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出现了较大差距:2001年,我省实现文化产业产值249·32亿元,只占GDP的2·64%,而同期北京、浙江已分别占到4·6%、5·3%.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观念落后.长期以来仅把文化作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手段,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拓.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相应的发展战略.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散、小、弱,各自为政、盲目发展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四是创新不够.在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延续和遗留的计划体制的东西比较多,制约了各单位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针对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和我省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化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片面强调文化活动政治性强,把文化行业看成只能花钱不能挣钱,而且是由国家花钱的非生产性部门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市场性,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人们懂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所以落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只有文化产业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
  科学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近年来,为抢占21世纪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美、英、法等一些发达国家和我们周边一些国家、地区,纷纷投入巨资研究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制订新的发展战略.美国实施了“授权区计划”,英国通过了新的广播法,德国修改了《统一德国广播电视国家协议》,日本实施“文化经济国家”的发展战略,等等,并纷纷进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切实加强文化产业调研,在比较研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对文化产业的要求,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特别是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走出各自为政、斤斤计较于地区、部门、团体利益的怪圈,从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经营.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行业监督管理.应根据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关联度的不同,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指导,差异化管理.该管住的切实管住,该放开的尽快放开.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从现实和长远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二要促进开放,鼓励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吸收国外产业运行的先进经验.鼓励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产业,平等参与文化产业竞争.
  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发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高新文化产品,促使山东文化产业循着高起点、新特色、多层次、多方面和高质量路子发展.
  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造就一批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并掌握有关国际规则的人才,以及文化经纪人、主持人、艺术家和会展策划等专门人才.强化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努力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