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5L不厚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5 16:57:04
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5L不厚道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5L不厚道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5L不厚道交通枢纽不代表经济就很好啊.徐州发达吗?发啊

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5L不厚道
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
5L不厚道

河南和江苏相邻,为什么江苏比河南经济好呢.5L不厚道
交通枢纽不代表经济就很好啊.徐州发达吗?发啊.有南京,苏州发达吗?
江苏的地理条件好.平原地带.山区不多.土壤肥沃.环境好.干旱几乎没有.气候湿润不潮湿.而河南是山多.黄土多.水少.
江苏有长江.大海.万T级大船的码头很多.能停靠很多船.河南就不行.扬州苏州南京等自古以来就富裕.再说,南京曾是台湾中国的首都.能不发达么?至今台湾还把01区号留给南京呢.
江苏距离上海很近.很多公司把总部放在上海,工厂放在江苏.再说.苏州昆山一代外企很多.形成气候了.
一列火车能装多少货?一个百万吨级的大船能装多少货?同样要运到国外的东西,如果从河南,要先用火车运到沿海码头.再上船.而在江苏很多地方,直接就能上船.不但节省费用,速度还快很多.河南就只有黄河.而且黄河还有断流的时候,你幻想一下,一个万吨级的大船能否进得来?
你有无发现.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辽宁都是靠海的.都很富裕.而越往西就越穷.到了西藏青海实在太穷了.如果我是个大老板,我会选择在一个交通不便,环境差的地方投资吗?
而且江苏的轻工业很发达.特别是电子方面的.
江苏也占了不少邻居的光啊.比如浙江沿海一代富裕了,就带动了江苏.上海也带动了,加上江苏原本基础就好,当然比河南发达啦.
中国的出口都靠海边的码头.总不能用飞机火车送到国外吧.
而且国家把很多资金都投入到沿海省市.不发达才怪
江苏的邻居是安徽啊.只有徐州那边很小的地方靠河南.不过河南和徐州那一带条件还可以.

历史原因吧

那能叫相邻吗?隔个安徽省呢,一个是东部沿海,一个是中部,一个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一个以农业为主,一个有国家大力扶持,一个国家都不想管的地方,一个处在长三角腹地,有上海作为火车头拉动其经济,一个在中部平原,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一个全国都去打工的地方,一个全省都要出去打工的地方,能比吗?...

全部展开

那能叫相邻吗?隔个安徽省呢,一个是东部沿海,一个是中部,一个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一个以农业为主,一个有国家大力扶持,一个国家都不想管的地方,一个处在长三角腹地,有上海作为火车头拉动其经济,一个在中部平原,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一个全国都去打工的地方,一个全省都要出去打工的地方,能比吗?

收起

各种原因造成的,河南人口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工业不发达,招商引资乏力。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yjfx/20080927/17145351167.shtml仔细看看吧,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最最首先的问题是:交通,与世界运输来说,人家多了道海运!!!所以从经济,文化文化文化文化.....等多方面来说,会好很多,昆山,苏州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我们选取了东部的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四川作为分析的对象,为准确判断全国经济形势提供依据。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江苏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大,但由于内需依然保持较快增...

全部展开

最最首先的问题是:交通,与世界运输来说,人家多了道海运!!!所以从经济,文化文化文化文化.....等多方面来说,会好很多,昆山,苏州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我们选取了东部的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四川作为分析的对象,为准确判断全国经济形势提供依据。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江苏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大,但由于内需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可以支撑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河南、四川的内需和外需增长均比较强劲,发展的后劲较大。综合以上情况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全年国民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面对挑战,宏观调控应把防止经济增速过度回落作为重点,同时兼顾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特别是控制生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为了对全国的经济形势有更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个地区,即东部的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四川作为分析的对象,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准确判断全国经济形势提供依据。
今年以来江苏、河南、四川经济运行情况
一、江苏: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
江苏是一个综合实力雄厚,工农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外向程度高的省份,在东部地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2007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60亿元,占全国的10.2%,在全国列第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3689元,列第5位(如果不考虑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仅次于浙江,列第2位)。
江苏一直是我国重要农业产区,同时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江苏是全国纺织、机械、电子、石化和建材工业生产基地,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06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7.2%,表明江苏工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新阶段。江苏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非常高,2006年经济贸易依存度高达10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1个百分点。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174.3亿美元,总量占全国的1/4以上,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表1)。
今年以来,江苏投资、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但外需减弱,工业经济增速也有所减缓,但总体而言,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
农业:全省夏粮总产量达219亿斤,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2.2%。油料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增长2.8%。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数同比增长7.8%,累计出栏肉猪增长6.3%。农业生产形势与全国基本一致。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幅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能力较强:1~7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9.0%、28.7%和31.8%,同比加快10.2、1.8和0.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5%,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低于全国4.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3%,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产投资增幅加快,三产投资有所减速。新开工项目个数及计划总投资均呈下降态势,但平均规模有所扩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比上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351亿美元,增长24.6%,回落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进口总额944亿美元,增长18.2%,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2.9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0%,涨幅比全国低0.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6%。其中,粮食上涨6.4%,油脂类上涨42.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8%,居住价格上涨5.6%。1~7月,全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1%,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8.6%,高于全国增速8.1个百分点。 1~7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81元,同比增长13.8%,增速低于上半年全国0.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89元,增长17.6%,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
二、河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河南经济具有明显的内陆型经济特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不够高。依托资源优势(2708.550,-35.91,-1.31%),“十五”以来,河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亿元,占全国的6.0%,在全国列第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060元,列第17位。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是第一产粮大省。河南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达6.24%,2007年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3450万吨,为全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近几年来,河南经济发展比较快,已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纺织、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2006年经济贸易依存度只有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0.7个百分点(表2)。
今年以来,在内外需比较旺盛的拉动下,河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农业: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连续六年增产、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比较好,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功不可没。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6个百分点。 全省39个行业大类中38个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原煤增长26.6%,发电量增长18.8%,化肥增长26.2%,水泥增长18.9%。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产品,其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全国。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4%,高于全国18.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9.2%,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55.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建材、机械、冶金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23.2%、74.0%、44.3%和44.2%。全省新开工投资项目14021个,同比增加2379个;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长38.0%,占施工项目投资规模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0%提高到4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4%,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全省进出口总值1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8%,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62亿美元,增长33.5%,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进口总值38亿美元,增长54.4%,高于全国23.3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8.9%,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上涨22.3%,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涨41.4%,鲜菜上涨26.0%;居住类上涨7.7%。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3.2%,涨幅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12.6%,涨幅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7%,高出全国1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8.7元,增长14.4%,与全国增幅一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61.7元,增长25.5%,高出全国5.7个百分点。
三、四川:地震后经济稳步回升
四川的主要经济总量指标自2000年来在西部地区一直保持首位。2007年,四川生产总值达10505亿元,列全国第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93元,列第24位。
四川素有“农业大省、粮猪安天下”之地位,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左右,油料产量占7%以上,2007年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均列全国第1位。四川又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白酒等产品产量均名列西部第1位;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西部承接这一轮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四川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着众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近几年来,四川外向型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四川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0.2%,高于河南6.3%的水平,但比全国低56.8个百分点(表3)。
今年前4个月,四川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5月份受地震影响增速明显回落,进入6月以后,四川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回升,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零售市场增幅回升,财政增收,金融平稳运行,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回升的基本态势(表4)。
农业: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农业增速有所降低。但小春粮油单产提高、产量增加。油料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油菜籽产量增长10%;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增长2.1%,其中能繁母猪增长4.8%。肉类总产量增长3.7%。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增长18.4%,分别比6月份和5月份提高2.4和14.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幅0.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8%,增速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增长58.4%,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亿美元,增长50.9%,高于全国28.3个百分点;进口50亿美元,增长69.8%,高于全国38.7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全国低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9%,仍居涨幅榜首。服务项目价格温和上涨,涨价面扩大。1~7月,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涨价面达68%,涨价面比1月扩大11个百分点。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0%,涨幅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3%,涨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3%,比全国低6.2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9元,增长14.1%,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7元,增长15.5%,比全国低4.3个百分点。
三省经济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比较
一、经济运行情况的比较
由于江苏、河南、四川三省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既表现出一些共性,也呈现出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共同点看,三省与全国基本相同:农业生产形势比较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国内需求依然较强,物价呈高位回落态势,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不同之处则主要表现在:
1.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格局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之间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7%,两者差距为3.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扩大2.4个百分点。
江苏与全国情况相同但程度更为严重,两者涨幅差距达到11.1个百分点。四川两者涨幅差距为3.3个百分点,与全国相差不大。河南则呈现相反格局,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6%,出厂价反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0.6个百分点。
这种格局反映了资源输入省和资源输出省的差别,也是今年以来三省工业企业效益情况差别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江苏、河南、四川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7.5%、44.9%和14.8%,利润增幅相差较大。
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方向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新开工项目及计划总投资增长持续低迷。1~7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9%。
江苏与全国趋势一致,上半年,江苏省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10.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3.9%(一季度下降5.8%)。而位于中西部的河南和四川则呈现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的态势。河南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2234个,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42.2%。四川上半年新开工项目个数仅增加28个,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5%。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反映投资走向的重要先行指标,中西部新开工项目的快速增长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后劲较足,而全国和东部新开工规模低迷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
3.出口增长趋势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出口增速有所减缓。1~7月,出口总额增长22.6%,比上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
江苏与全国趋势一致,1~7月出口增长24.6%,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而河南和四川出口则呈加快趋势。1~7月,河南出口同比增长33.5%,四川出口增长50.9%,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和12.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东部外向型经济受外需减弱、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
这几方面的不同也反映了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从江苏情况看,东部地区由于外向型和资源输入型的特征,企业受冲击较大,工业增速回落较多,企业效益状况不佳,投资意愿较低,如果外需继续减弱,经济增长面临继续减缓的可能。而从河南和四川情况看,中西部受外需减弱影响较小,虽然部分企业由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出现资金紧张局面,但整体上看投资意愿较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种地区性差异也为宏观调控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当然,从总体上看,仍然可以对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得出一个总体的判断:即在外需减弱、从紧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在农产品(15.59,-0.12,-0.76%)供给改善、去年基数较高的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总体上看,经济仍是平稳较快增长的格局。
二、存在问题的比较
三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实际上也是全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尽管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因农产品供给改善、去年基数较高等原因出现回落,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仍比较大。
一是国际主要初级产品价格仍高位运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加剧。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80.5%,原煤价格上涨167.4%,金价上涨41.2%,铁矿石上涨66.0%,钢铁产品上涨87.0%,玉米价格上涨80.7%,大米价格上涨122.6%。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7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5.5%,欧元区上涨4.0%,6月份日本上涨2.0%。
二是生产价格涨幅持续扩大。7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1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均创出或接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7月份已经扩大到3.7个百分点。江苏、河南、四川三省生产价格涨幅也呈扩大趋势。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受到外部输入和成本推动的压力。
2.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困难
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三省工业企业效益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原因主要有:
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26.8%,高于利润增幅9.3个百分点。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据企业景气调查,江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与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已持续三个季度运行于非景气区间,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河南省也反映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加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小企业贷款需求最迫切而贷款难度最大且投放量最少。
三是内外经济和贸易环境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对依赖中低端产品取胜、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等企业带来较大冲击,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关停。上半年,江苏纺织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5.3个百分点。
3.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影响农民增收及种粮积极性
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0.7%,比上年同期上升15.5个百分点。江苏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涨幅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上升13.1个百分点。其中,化肥上涨26.6%,饲料上涨14.1%。河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攀升,涨幅不断扩大,6月份高达25.1%,涨幅为1995年以来最高。农用柴油和小麦机收价格涨幅分别达到30%和40%以上。四川上半年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18.7%,尤其是仔畜、化肥、饲料价格高位运行,种养业成本不断扩大。据河南省快速调查,今年小麦生产成本达到424元(不含人工成本),同比增长13.3%,亩均生产收益153元,同比下降7.8%。
另外,受经济运行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外贸、房地产及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客观上将减少一部分就业岗位,进而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据了解,江苏苏南、苏北地区都出现了与此关联密切的纺织、板材加工等部分中小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的情况。
4.商品房销售下降
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但销售面积同比持续下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5%,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6.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5个百分点。
而房屋销售面积却出现了下降,2~6月,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下降3.6%、0.3%、4.0%、6.5%和6.9%。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逐步回落。今年1~6月,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3%、10.9%、10.7%、10.1%、9.2%和8.2%。江苏省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5%,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1%。河南省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7%。四川省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22.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1%。
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说明中央出台的土地政策、房贷政策以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机遇,但由于房地产业涉及产业较多,也要对可能造成的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不稳定保持警惕。
除了以上共性问题以外,三省各自还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例如,江苏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持续下降,外需减弱趋势明显,河南煤电油运瓶颈进一步趋紧,四川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等。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但显然不利于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
从三省情况看全国的经济走势
江苏、河南、四川三省基本反映了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态势,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江苏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大,但由于内需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可以支撑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河南、四川的内需和外需增长均比较强劲,发展的后劲较大。综合以上情况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全年国民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生产有望趋稳: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影响7、8月份工业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季节性因素和奥运会相关地区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这些因素在第四季度将会消除。另外,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回调和油、电、煤等资源价格调整将会改善煤电油运的供给情况,从而促进工业增速的加快。
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从全年情况看,促进投资继续保持较快的因素较多:一是地震灾后重建将给投资带来新动力。据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约1万亿元资金,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二是产业转移将促使中西部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但投资增长也面临资金趋紧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持续低迷的制约。但从年内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消费有望高位趋稳: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支撑今年以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消费的加快增长也面临相当多的不利因素:一是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3%,回落3个百分点。二是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降温。受物价上涨、油价上调、房屋销售面积减少的影响,近期消费者信心有所下降。8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同比下降9.5%。三是股市财富效应消失。总的看,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
净出口可能继续回落:尽管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但总的看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未发生趋势性变化,出口增速放缓趋势难以扭转。首先是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8月份失业率升至近五年来高点,就业人数连续第八个月下降;欧元区经济第二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环比下降0.2%;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是日本经济近7年来最差表现。其次,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未来出口增速有可能继续放慢。而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大幅回落,使得进口价格指数呈回落态势,进口增幅可能放缓,综合起来看,净出口可能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望继续回落:随着供给状况的改善、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回调,以及翘尾因素的明显减弱,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进一步回落。但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扩大、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仍处高位也使居民消费价格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
宏观调控难度逐步加大
要实现上述目标,特别是确保明年经济能够继续平稳较快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因为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和对外经济环境的恶化,问题也会不断暴露并发展,宏观调控难度也会逐步加大:一是如何有效应对外部需求减弱与经济周期性回落双碰头,以防止经济增长不致回落过大;
二是如何平衡保增长、控物价两个宏观目标,以避免发生滞胀;三是如何针对地区间经济增长冷热不均现象采取灵活的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措施,以避免出现一刀切,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
面对挑战,宏观调控应把防止经济增速过度回落作为重点,同时兼顾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特别是控制生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为此,应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针对经济增速减缓、价格涨幅回落的新情况,适当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适当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继续缓解物价上涨压力。继续组织好粮、油、肉、禽、蛋、奶、蔬菜等重要商品的生产和调运,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及价格的稳定。加大市场秩序的检查监督力度,加强对“米袋子”、“菜篮子”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监测。要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严格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保持价格稳定。
三是加强供给管理,加快调整结构。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增加工业产品尤其是基础性产品的供应量,减缓燃料原料和工业品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全面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四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加大对社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农民消费的主动性、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拓展新的消费热点。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
五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保持出口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扩大其在出口中的比重。积极扩大民营经济的出口规模,提升国有企业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提高三资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实现出口主体的多样化。积极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六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落实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等相关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生产和效益水平。重点发展对就业吸纳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支持自主创业。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规模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其生产能力、经营能力,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加强产业调整过程中对中小企业产业转移的引导。
以上仅供参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