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文---题目《论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及管理策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3:01:22
求论文---题目《论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及管理策略》
求论文---题目《论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及管理策略》
求论文---题目《论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及管理策略》
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有相同或相近的年龄和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对某种事物情感共鸣、或从事某种活动利益一致而相互吸引的学生自发结伴而成的群体,也可称为同伴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可能会对整个群体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可以说,对非正式的群体进行正确、合理的管理、引导,是群体管理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非正式群体成员在本群体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群体成员有各种需要,有些需要通过工作本身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还有一些则是很难从正式群体中获得的.正式群体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运行的,群体成员在其中形成的主要是各种职责、层级关系.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塑造下,他们的心理需要、感情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而在非正式群体中,员工之间的这种非工作关系、自发关系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空白得以弥补.需要的满足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从而对群体目标的实现、群体的工作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群体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群体领袖”所具有的影响力往往是其成员认可的,这与那些由规章制度形成的、带强制力的权力性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前者更具说服力.群体管理者如果能够合理的处理非正式群体的这种影响力,将对增强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的成长发展产生极大的益处.
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群体内部良好的人群关系,其建立与维持,或改变员工态度等,都有赖于群体信息的传递.群体通过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来进行信息的传递.正式途径的传递是主要途径,但方式过于单调,具有强制色彩,易导致形式主义的弊病,不易被成员认可,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相对于正式途径的信息传递方式,非正式传递方式表现出来的自然性特点使得信息的传递更为快捷、内容更丰富,易于引起员工的共鸣而使传递获得更好的效果.
非正式群体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群体去完成工作.非正式群体本质上可以作为对正式群体的积极支持,正如以上所分析的,它在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由于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联结方式、运作规范及其目标与正式群体不尽一致,在对群体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种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由于非正式群体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从消极的一面来说,若此倾向与群体目标相冲突,则会侵害整个群体功能的运行,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类群体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群体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群体,这将影响到整个群体的运行.
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在本群体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群体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群体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群体改革的进程.
此类非正式群体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当这种趋势与群体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相悖时,将会有碍于群体的发展.
非正式群体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但易于导致小团体主义,对群体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
综上所述,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对非正式群体的关注、关心和引导,使非正式群体作为集体的有益补充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集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