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怎么分类?请列出分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22:37:47
恒星怎么分类?请列出分类
恒星怎么分类?
请列出分类
恒星怎么分类?请列出分类
恒星分类学是一门极为繁琐和艰深的学科,但对于一般业余爱好者来说,与其去做无能力做到的罗尽不如从光谱型和赫罗图入,循着这一条路走,带着兴趣去逐渐深入地了解,不仅会促使自己学到一些物理学知识,同时也在“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了解到了恒星的大致分类.
一般地说,我们可以选择恒星演化过程:
原恒星,包括被称为“失败的恒星”的棕矮星及更小的但大于最大行星的一些亚恒星
主星序(从矮星到蓝巨星及蓝超巨星,包括不在赫罗图中的WR型超热巨质量的恒星)
晚期恒星(黄巨星、橙巨星、红巨星,还包括红超巨星及红超超巨星)
死亡恒星(黑矮星、白矮星、中子星、传说中的夸克星、黑洞)
然后在演化各阶段的恒星中再分类(上一条在括弧中粗略地做了一些),比如在主星序阶段中的矮星中,有蓝矮星这种莫名其妙的热星,还有正常的红矮星、橙矮星、黄矮星(如太阳).这些要打全并做简单的说明那会是一项艰苦的打字工作,呵呵.
好吧,让我们从这儿开始吧,祝你“旅途”顺利:
光谱型:http://baike.baidu.com/view/370458.htm
赫罗图:http://baike.baidu.com/view/97158.htm
有什么不清楚的可追问(包括以后通过其它方式)
送你一张很大的赫罗图(点击放大后再点击还可放大),没事时可慢慢研究
质量(或亮度)从小到大:
棕矮星——比宇宙只晚产生一点点的恒星,现在才有可能演变成棕矮星,极难发现,几乎不发光,低温。
红矮星——质量在0.8个太阳以下的恒星,温度相对较低,亮度低,寿命极长,几乎与宇宙同期(目前发现最小的红矮星OGLE-TR-122b仅比木星大16%,当然质量是木星的92倍)。
白矮星——低亮度,个子小的可怜(正常情况下木星比白矮星...
全部展开
质量(或亮度)从小到大:
棕矮星——比宇宙只晚产生一点点的恒星,现在才有可能演变成棕矮星,极难发现,几乎不发光,低温。
红矮星——质量在0.8个太阳以下的恒星,温度相对较低,亮度低,寿命极长,几乎与宇宙同期(目前发现最小的红矮星OGLE-TR-122b仅比木星大16%,当然质量是木星的92倍)。
白矮星——低亮度,个子小的可怜(正常情况下木星比白矮星还大得多),发蓝偏白的光,但温度、密度极高,可达1亿摄氏度,密度可达1t/cm^3,比地球大点的白矮星(比如直径约20000km的天狼星B),其质量和太阳差不多,当然质量也不会超过太阳×1.44。
次矮星——恒星演变晚期,分冷的次矮星和热(极端水平分支)次矮星,冷的低光度,因为缺乏比氢重的燃料;热的比白矮星亮,可能是两颗白矮星相融的结果。
矮星——比如太阳,是主序星(年轻恒星)较弱的一种,个子矮小的恒星,光度较弱,性质可用太阳作参考(偷懒~~)。
次巨星——光度在主序星和巨星之间。是准备演化成巨星的恒星,是核心的氢融合将要终止或已经终止的恒星,温度会有所下降,又黄逐渐变成红。
巨星——光度在次巨星和超巨星之间。又分冷(红)巨星,蓝(热)巨星,橙(罕见)巨星,由于它们质量是太阳×1.4~4,恒星衰老时变大的体积约是太阳10~100倍的恒星,故叫做巨星。
亮巨星——光度在巨星和超巨星之间。比如猎户座δ。
超巨星——也分红、黄、蓝三类,其亮度是一个比一个牛X,光度I级左右,很大,体积是太阳的数十万甚至百万倍,但只是虚有其表,温度低,若有一个超级大水盆,你会发现它们漂在水上。
特超巨星——最亮的一种老年恒星,质量是太阳的100~150倍,温度也很不等,在3500K至35000K之间,由于内部的极不稳定性,所以几乎所有特超巨星的亮度会不断变化,VY大犬座这颗特超巨星直径至少是太阳的1800倍质量约是太阳的40倍,但也是虚张声势,密度很低。
走向死亡的最终演化:除了棕矮星、黑矮星之流,还有非常极端的中子星(分脉冲星和磁星两种)和最违反常理的黑洞。
脉冲星——这种星体不断放出脉冲,能够检测,所以取名为脉冲星。高质量恒星爆炸后,会留下一个致密的内核,引力极大,其密度是1cm^3=美国的汽车总重,可压穿地球,他们的直径能小到12英里左右,移动速度极快,在每小时12万公里,自转速度可达每秒1000圈。
磁星——有趣、致命的星球。只有VY这种恒星才有资格变成磁星。磁星磁场很强,通过衰变发出X射线,是短命鬼。如果太阳系的边缘(奥尔特云)有一颗磁星,那么我们的电视就全得玩玩,如果在月球的位置有颗磁星,那么地球上的东西统统会被消磁,比如游戏存档被删,银行卡没钱,如果磁星距离我们只有1000KM,那么这无异于在全世界投放数万颗像《cod6》中的EMP电磁爆弹,所有的金属物品全部玩完,所有生物死亡,因为身体没有了金属元素,再近一点,地球就会被撕成碎片。
黑洞——找不到合理解释的玩意儿。只有特超巨星有可能形成黑洞。最不可见的天体,如果黑洞就在你眼前都不会发现。其质量违背所有人类下的定律,近乎无限大。大小不明,只知道银河系中间可能有个大小比太阳大,质量是太阳数百万倍的黑洞。目前发现的最大黑洞是类星体中心发现的,质量是太阳的25亿倍,密度不解释,1cm^3=地球。黑洞是个陌生的科学领域,不知大小,不知质量,不知性质,只知道它吞噬一切,并发出伽马射线暴。
收起
恒星分类有好多种,国际上一般按温度分:OBAFGKM等几类 恒星的最初由气体星际云在重力作用下慢慢汇聚形成,最初的形态叫“原恒星(protostellar)”。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太阳约经过了5千万年)就形成了“主序星(main-sequence)”,这个过程一般很长(太阳约是98亿年,质量越小的恒星这个生命期越长,质量在0.6倍太阳以下的几乎与宇宙同龄,这也是大部分恒星的主要生命过程,类似于人类的青年)。随着恒星(0.6到2倍太阳质量)内部核反应的进行,辐射带走了能量,恒星表面膨胀,表面温度下降,颜色变红,进入叫“亚巨星(subgiant)”的阶段。当内部核表面的温度上升到足以点燃那里的氢的时候,由于表面氢的燃烧,恒星一下子(爆发)又亮了起来,恒星变成了“红巨星(red giant)”(我把这个叫做回光返照),因恒星内部金属丰度的不同红巨星的颜色会有不同,“含金量”高的星会偏蓝一些。恒星内核的温度继续上升使得点燃了氦,恒星成了"red clump star",当内部的氦烧完了,恒星就进入了“asympotitic giant branch”阶段,开始烧表面的氦核氢。这时的恒星体积已经扩大了很多,表面松散,成为“stellar superwind”而离开恒星,恒星最后只剩下一个裸露的核,这就是著名的“白矮星(white dwarf)”。形成白矮星的恒星质量一般在2到6至8倍的太阳质量。最后恒星的宿命有三个方式结束,质量在4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表面质量掉得太快来不及不成为超红巨星就直接成了裸露的燃烧核,叫“blue wolf-rayet star”;质量在10到4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向内坍塌成了“中子星(neutron star)”或者“黑洞(black hole)”;质量在8到1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在所有元素烧成铁之前爆发,形成中子星或者完全粉碎消失。
http://astro2.byu.edu/~sdb/Mnemonic.html
这个是部分的解释和帮助记忆分类的
双星是和单星相对的,双星是很普遍的情况,天文学家甚至说:所有恒星中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是双星。
变星了解的不多,最有名的应该是“造父变星(cepheid wariables)”了,主序星上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