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无为是什么意思?试列举《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说明?一个礼拜之内要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3:21:16
《庄子》中无为是什么意思?试列举《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说明?一个礼拜之内要用
《庄子》中无为是什么意思?试列举《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说明?
一个礼拜之内要用
《庄子》中无为是什么意思?试列举《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说明?一个礼拜之内要用
一、老子提出无为主张,基于一个原因:老子修行达到了绝顶高度. 修行达到玄同高度,就明白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无的.老子已经“超越”这一高度,所以,老子明白一切“为”,不管为有为无,为大为小,都是“无”,都是空. 基于这样原因,老子提出“无为”. 什么是为?为就是“有”,一切起心动念造作都是“为”. 什么是“无为”?“心”知其为乃是“空”,此为就是无为.老子言:“无其为,是为;无其事,是事;无其味,是味”.这说的是事物本相.由此可见,无为,就是“心知其空而为之”.也就是“心不著相”,“不执著”. “心知其空而为之”,圣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不失道.普通百姓,他们只知其“有”,不知其“无”,百姓之“为”都是“有为”.所以,百姓失道. 为了救度百姓,使百姓达到“无为”高度,并由此回归大道,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便旗帜鲜明的提出“不得”主张,吹响了“不得”号角.高明的老子,清楚百姓“执着有”,不能“知其本空”.先天之“无”不知,后天之“无”却懂.老子便用“不得”二字提醒百姓.申明“不得”才是上德.这无异于当头打了我们这些“贪得”者一棒. 二、“不得”,就是无为,就是玄德,哪个肯信?哪个肯行?是不是把手中一切都放下,把一切活计都不做?百姓当然迷茫. 老子见状,又娓娓道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原来这样啊.这个肚子还是要填饱的,这个身骨还是要强壮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只不过,要“虚其心,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 什么叫无知无欲?老子说:“仓廪空虚还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田地荒芜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地位低下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 看来,无为,是在“心”上做文章.令心无知无欲,也就是“洗心”.直洗到心头无染,就是玄同,就知道一切都是“不可得”,一切本“空”.到达这个高度再去“实其腹,强其骨”,才是“心知其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无为”. 可见,无为是修行境界;是通往大道的必由之路;是圣人度化百姓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生活中,圣人令百姓施舍、持戒、忍辱,令百姓守弱、不争,等等,都是令百姓达到“无为”,并通过“无为”,而回归大道. 三、有为无为,划分做人三个层次. 1、普通人.做多做大,执着有相.是有为者,是离道者. 2、修行者.依道修行,不执著有相.往小做,往少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是通过后天之无回归大道者,这是无为的行道者. 3、成道者.与玄同体,即便做大做多做强,也明明白白一切都是无常,都是虚幻空,都是“不可得”.也即“为而无为”. 老子已经达到最高层次.正因为这一点,老子才提出“生活中修道”的法门.教导我们在“有为”中广行“无为”,也即修心,浴心.如此修行,久而久之,有为中便能够“悟彻”无为,此法门堪称大小乘统摄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