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是谁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0:10:40
柏拉图是谁啊
柏拉图是谁啊
柏拉图是谁啊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在《律法》(The Laws)则指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他在该书中同样指出,妇女和男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训练. 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这片混沌的开辟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编辑] 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教义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欧洲已经不再流传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当时,柏拉图的学说占统治地位,因为圣奥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图的思想,以服务神学教义.直到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解释宗教教义,建立了烦琐和庞大的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视. 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十九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煲电话粥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在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就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论述,他的论述被认为是一座丰碑,“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东方人也将他的名字当作“精神恋爱”的代名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呢?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