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 本心 指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4:32:52
孟子的 本心 指什么
孟子的 本心 指什么
孟子的 本心 指什么
本心其实指的只是善心,即仁
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价值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同样强调仁的核心价值.孟子通过对心的阐释,来进一步说明了仁的价值,并且围绕本心来建立了他的学说.孟子说:“仁,人心也.”(《告子上》)指出了仁就是人心所具有的本质,仁即是心的所固有的.而这个固有的仁的人心,就是孟子所说的本心.孟子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人心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所以他的学说也被称为心学.孔子很少谈心和性,而孟子则是深入的对心和性进行的讨论和分析,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思想中的心性之学.
失去本心,在孟子认为主要是自己主观的原因造成的.他说:“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告子上》)人要是为不善,并不是人的材质的罪过,因为天性是善的,本心也是善的.心变得不善,是自己所造成的.在孟子看来,主要有以下的原因:其一、蔽于物.他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眼睛和耳朵等这些人的器官,而容易被外物所蒙蔽.物和物相交,只是相互的牵引罢了.(没有经过自主的选择)而只有心可以思考.只要思考就能得到它(指道德本心),不去思考就不会得到它.因为没有经过思考,而为外物所蒙蔽,以至于被外物所诱导,就会失去本心.其二、陷溺其心.把本心隐藏和淹没起来了.孟子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告子上》)孟子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丰收的年份,子弟大多会变得善良,灾荒的年份,子弟大多会变得强暴.这并不是因为天生的材质不同呀(因为子弟还是同样的子弟.),他们这样是因为陷溺其心的缘故,而导致有道德上的不同的区别.其三、茅塞子心.孟子跟他的学生高子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尽心下》)本心跟山间的道路一样,不去经常用,也会象道路被茅草塞住一样,堵住不通了.塞住了心本来的心路,就是失去了本心
就是上面说的
赞同
“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现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