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导游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4:28:24
内乡县衙导游词?
内乡县衙导游词?
内乡县衙导游词?
内乡县衙景区讲解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内乡县衙.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即公元1304年,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县衙建筑群.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所以文物界有“天下第一衙”的称呼.内乡县衙是封建社会时期内乡县的行政公署,它的布局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游览.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县衙的首部建筑——照壁,为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型建筑,照壁的正中是一个形式麒麟的怪兽“贪”,它脚踏元宝、如意、珊瑚、玉环,旁有摇钱树和灵芝等人间珍宝,但仍不满足,后来在海边看到海上日出,又妄图吞食太阳,结果葬身海底.该雕刻告诉官员不要贪赃枉法,也教育人们,不要贪得无厌.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它对面的牌坊——“宣化坊”,南面书有“菊坛古治”楷书,北面书有“宣化”二字,是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知县在此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内乡县衙的大门,县衙的大门面阔三间,明间为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喊冤鼓 ”一架,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我们进入后可以看到从大门到大堂百米甬道的中间有道门名叫“仪门”,是县衙的礼仪之门.取“有仪可象”之义,表示县令行为应为民之表率.仪门平常关闭不开,只有新官到任或高官到来时方可打开,并规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县官僚属整冠出迎至仪门外.仪门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个小门,东边的门叫”生门”,进去时常开着,供人们的日常出入;西边的门叫做“死门”,又叫鬼门,当犯人被判处死刑之后,从西门拉出去行刑,所以旧城处决犯人叫走西门或上西天.
朋友们,过了西门您看到的这座高大壮观的建筑就是县衙的大堂了.大堂也叫正堂,是知县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大堂抱柱上有一幅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中央的设施叫“暖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暖阁的正中放着三尺公案,上边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绿头签是捕签,用来捕人的;红头签是刑签,下令动刑的.正面屏风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名如日月,青似海水.图上的飞鸟叫“白鹇鸟”,是正五品官的标志,过去一般的县设的是七品县令,不设暖阁,而内乡过去统辖的区域较大,包括现在的西峡全景,淅川东南的部分乡镇,所以再内乡县衙为五品官者不乏其人.清代的知县审案的时候,由东侧走上暖阁,然后原被告才能被带上来,跪在堂前的跪石上,东边正方形的为原告石,西边长方形为被告石,因为在有的案件中涉及有同案犯,所以这里的被告石比原告石要长一些.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行、工房.六房是旧时衙门的职能机构.
在二堂了解过琴治的典故后,我们便进入三堂.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审的案件涉及机密的话,也是在这里审理.县衙所有建筑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堂前的这幅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衣官.”这幅对联是清康熙19年内向知县高以永自撰.上联说的是:为官吃的、穿的、用的,全是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官员们的衣食父母,当官的千万不能倚仗权势欺压百姓,自己也是百姓一员啊!下联是说:得到一任的官职,不能自恃高贵为了给百姓做主即使得罪了上司,丢掉乌纱帽,也不算什么耻辱的事情,不要当个地方官起不了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的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内向县衙时对这幅楹联所阐的官于民的辩证关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
好了游客朋友们,下面留给大家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片刻休息之后,xx将继续带大家参观内向县衙的其它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