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周易论文1.周易穷、变、通、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周易》重中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3.《周易》阴阳思想及其现代意义4.《周易》第六十三卦、第六十四卦的内涵及其启示5.《周易》忧患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2:05:28
求周易论文1.周易穷、变、通、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周易》重中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3.《周易》阴阳思想及其现代意义4.《周易》第六十三卦、第六十四卦的内涵及其启示5.《周易》忧患思求周易论文1.周易穷

求周易论文1.周易穷、变、通、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周易》重中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3.《周易》阴阳思想及其现代意义4.《周易》第六十三卦、第六十四卦的内涵及其启示5.《周易》忧患思
求周易论文
1.周易穷、变、通、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周易》重中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3.《周易》阴阳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4.《周易》第六十三卦、第六十四卦的内涵及其启示
5.《周易》忧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6.《周易》论“位”的启示
7.《周易》算卦人生、教学、哲学思想的辩证关系
8.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双重影响
9.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
10.周易论修身及其现代意义
11.周易婚姻、家庭观及其现代意义
12.周易的君子观及其现代意义
12个题目任选其一,非诚勿扰.

求周易论文1.周易穷、变、通、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周易》重中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3.《周易》阴阳思想及其现代意义4.《周易》第六十三卦、第六十四卦的内涵及其启示5.《周易》忧患思
一、当人类的智慧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终于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在中国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神圣土地上,出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作为《周易》两大部分之一的《易传》就诞生在这一人类文明群芳争艳的伟大历史时期.而《周易》的另一组成部分,即《易经》,则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初期即已基本形成.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它对于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周易》这部“最正确、最有体系、洵吾炎黄胄裔所堪自诩之宝典”,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
二、《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但在 发展 过程中,开始具有两重作用:一是占卜,一是智慧的积累与启示,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
古圣人在《易经》和《易传》中所阐述的道理,是来源於对人们生存活动的观察和归纳,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层面上升到了形而上无象无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说教的目的则在於指导规范形而下人们的生存活动.本文把《易经》和《易传》中涉及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道理归纳作一处,加以简要的解释和刍议,进而对用易学的道理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下面,我们从《易经》和《易传》中选取有关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道理,用来阐述把“易学”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人居天地之中,人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立人.立人就是树立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生动而活泼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三、《周易》的现代意义
当前,人类正处于新世纪之初、全球形势日益复杂的重大历史关头,我国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尤其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更是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资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在文化发展道路上,中西方是相差甚远的:西方是以科学实证方法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外在超越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文化成就;中国则是以直觉体悟方式走了发明本心的内在超越之路,也曾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那么,中国是靠什么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呢?《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具体来说,《周易》秩序谨严、生生不息的太极宇宙观,阴阳对待、物极必反的变易学说,仰观俯察、“穷理尽性”[37]的认识论,“圣人成能”、“裁成辅相”的主体性思想,顺天应人、“保合太和”的管理思想,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主张,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参赞天地化育、德侔日月光明的超越理想,……所有这些思想内容都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生存格局、基本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使中国人在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都有非凡表现,创造出独具风采的伟大文明.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因此,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
那么,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步登天,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着名的代表.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
前面我们谈到,《周易》的哲学是主体论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易》谈主观能动性包含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要“和同于人”富以其邻”.

第一、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有孚窒惕”.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第三,诚信比物资重要.
第四,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第五,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
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
三、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谈果决很多,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还是警惧、审慎.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
《周易》名之为“易”.易的解释很多,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恐怕要肯定下来.《周易》不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讲宇宙自然怎么变,人类社会怎么变.讲这些变,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韵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韵原因、规律.关于这《周易》谈得最多.
《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它就要发生突变,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
承认规律可以认识,可以掌握,这就无异于说,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周易》中占筮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本质上采看,《周易》是一部哲学着作,是一把握人生的金钥匙.{周易》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而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掌握这些规律,从而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好的结局,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变与适变是《周易》的全部宗旨.

可到以下网站:知网,万方,维普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

全部展开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二)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节之义也。”故“节,亨”。
2.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那种尊卑、主
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要内容。
3.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民为邦本——《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20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3.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仁就是仁爱,《易传》之《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彖》则要求“容民蓄众”,主要是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并有“交相爱”的思想。为达到爱民的目的,《周易》要求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认为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不劳民伤财,《易传》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认为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违背农时是爱民的重要内容,这样,百姓就会安心于生产,满足于现状。它的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要求百姓手中也有一点财富而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周易》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科层制管理思想是它的精华。如果史料记载不错,我们的分析无误的话,那么,科层制管理可以提前到公元前2000余年前,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科层制管理的出现早了1800余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对管理学的杰出贡献。另外,其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论,变易协调的管理方法论,阴阳之道的管理决策论及民为邦本的管理主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张其成,《易经》感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黄玉顺,《周易》及其哲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张其成《周易》管理哲学,张其成国学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