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郑和与戚继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4:17:53
评价郑和与戚继光评价郑和与戚继光评价郑和与戚继光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回族

评价郑和与戚继光
评价郑和与戚继光

评价郑和与戚继光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
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以长兄之长子马文铭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候,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
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山东登州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戚继光生于山东济宁.父戚景通,世代为官,嘉靖17年,戚继光10岁继承其父爵,官居四品.嘉靖28年(1549)参加武举,在考试时庚戍之变发生,于是戚继光被分配到蓟门.与鞑靼军战斗后写下了《备俺答册》.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戚继光与俞大猷齐名

戚继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名族利益,他是一位伟大的名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