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西方几种幸福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4:29:58
试述西方几种幸福观
试述西方几种幸福观
试述西方几种幸福观
什么是幸福?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古希腊人对人生的理解,就主要采取幸福论的看法.我也很认同人生就是要追求幸福这个观点.西方又是怎么看待幸福的呢?西方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禁欲主义幸福论、纵欲主义幸福论、快乐主义幸福论、功利主义幸福论,流派繁多;感官幸福、精神幸福、个人幸福、群体幸福、天堂幸福、来世幸福等概念比比皆是.本文就从西方几种幸福观来试述什么是幸福.一.幸福就是快乐.1. 昔兰尼派极力主张,为了追求幸福,人人都要竭尽全力去寻求快乐.追求眼前的快乐才是最实惠、最明智的.为了得到快乐和幸福,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为过.“快乐即使是从最不光彩的行为中产生的,也是善的.因为即使行为是不合理的,但所产生的快乐却是人们所希求的,因而是善的.因此,只要能够产生快乐就可以不必顾及获得快乐所使用的手段,就是说一切快乐都是合理的.这就导致了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的倾向.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为了自身的快乐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人类社会就会陷入一种无法则、无秩序的一片混乱之中.但偏偏人类社会又不可缺少秩序、法则,秩序、法则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保障.此外,昔兰尼派认为肉体的快乐远远胜于灵魂的快乐,肉体的痛苦远远比灵魂的痛苦难受.他的理由是:犯了过错的人接受的惩罚都是体罚.对于这一点,我并不认同.我认为之所以人类会使用体罚来惩罚人,人不是使用精神惩罚,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法保证精神层面的惩罚的实施,而体罚则可以起到一种警吓的作用,警戒所有人,体罚对于违纪乱法者是一种矫正手法,而体罚对于遵纪守法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心理补偿,以此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因此,昔兰尼派只是从身体的角度去解释快乐,它鼓励人们追求身体的快乐,也就是享乐和纵欲,忽视了灵魂的快乐,把快乐简单化了.2.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昔兰尼派的幸福观,并首次将快乐主义理论化.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时最高的善,快乐是人生的全部归宿.他认为快乐遵守了感觉主义的准则,符合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的感觉常识.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不愿意接受苦难和痛苦,而希望得到满足和快乐.这符合了我们的感官认识.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动态的幸福是强烈但不能持久的,静态的幸福好似平静而长久的,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和心灵的宁静,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而最高的快乐就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是健康和心灵宁静,而二者之中尤其以“心灵宁静”为重要.伊壁鸠鲁承认满足低层次的快乐,但这不代表要无限度的追求,他并不主张享乐,但常常有人将享乐主义或者纵欲主义的帽子强加在他的头上.实际上是,他认为享乐是无止境的,欲望对快乐的追求和民族是贪得无厌的.他说:“你需要快乐的时候,正是你因缺乏快乐而痛苦的时候.”欲望的追求好满足总是摆脱不了痛苦,过度的享乐最终导致痛苦.伊壁鸠鲁是从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生的快乐,比昔兰尼派只承认肉体的幸福观更全面,引导人们既要追求肉体的快乐,又要追求身体的快乐. 二.幸福就是有德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幸福问题上均是德行论者,古希腊的犬儒派、斯多葛派也是德行论幸福观的重要代表.苏格拉底呼吁雅典公民,人不仅仅追求活着,还要活得好.这里的“好”指的是“美好”、“正当”,与“善”是相同的.他以“善”为最高目的,以“美德”的实现为获得幸福的手段.他认为德性就是幸福,一切符合德性的活动都可为人生增添快乐、减少痛苦.因此,提出了“善人是幸福的,恶人是不幸的.”的道德命题.另一方面,知识即是德性,他坚信没有人会有意作恶或无意为善.“德行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相对应.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行的知识.他说明:一个人知道善才能做到善,不能做到善事因为他没有真正的理解善.对于人来说,即使根本不知道善是什么,但却不能因为不知道而放弃对善的追求,因为追求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是人获得真正幸福的保证.也就是,追求幸福是一个过程,人追求善也是由不完整的善到逐渐完整的善,由不完善的善到完善的善的.苏格拉底把“认识自己”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此外,他还认为只有节制才能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健全的心灵从而获得人生幸福.这便为后来犬儒派、斯多葛派等的禁欲主义幸福论开了先河.犬儒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灵魂安乐”思想,并将其推向极端,提出“无欲是神圣的”.他们主张最简单的生活才是合乎自然本性的.自然本性就是无求无欲.一切权势、财富、荣誉等,都是人自己套在脖子上的枷锁,这些东西束缚人的心灵,使人的灵魂不能自由.他们要求人们过艰苦的生活,甚至折磨自己的肉体,以锻炼抵制诱惑的精神能力,并认为这种艰苦的道德上的努力就是善.“即使对快乐的蔑视本身也是极快乐的”.斯多葛派接受了犬儒派的精神,把顺从自然、弃绝一切情欲,作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最高目标.他们提出“幸福寓于德性”,顺从自然(本性)的生活,就是道德的行为,也就是幸福的.而“最高的幸福在于精神上的无动于衷”.要达到精神上的无动衷,则需要进行节制、忍耐、宽恕等修养. 三.幸福是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将幸福和至善作为人类生活的根本目的和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故他的伦理学通常被称为完善论.至善,就是由各个具体善积累而成,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德行的活动而达到的善,是终极的、完满的善,因而是“自足”的.柏拉图也认为“善”就是幸福,但他所说的“善”是一种绝对抽象的“善”,即善理念.亚氏反对柏拉图关于善理念是人生最高追求从而引导人们放弃现实生活的禁欲主义观点.亚氏不赞同将快乐直接等同于幸福.因为幸福具有自足性,而快乐是不自足的,它只是幸福的手段.快乐必须由理性加以控制和指导,否则便是低级的.它伴随着人的美德和相应行为的完善共同构成幸福.亚氏也并没有把“幸福”等同于“德性”.如果有德性的活动伴随着痛苦,或最终导致不幸的火锅,那么它只能在正常的意义上被认为是悲惨,而不是幸福.相反,他认为幸福包括德性和快乐.一方面,德性是幸福的本质,另一方面,快乐是幸福的外在条件.没有德性的快乐和没有快乐的德性都不是幸福,但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离幸福更远些.德性,是与理性相伴随的,他区分了“自然德性”和“严格意义上的德性”,认为前者只是一种潜在的倾向,后者才是实现道德活动中的德性.要注意的是,德性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与物理运动的自发性或必然性不同:一个人可能永远实现不了他的自然德性,甚至成为违反德性的恶人.那么,妨碍自然德性成为现实德性的原因何在?苏格拉底认为是无人有意作恶,无知是邪恶的原因.亚氏则提出了有意和无意的区分来表示意志的能力或状态的区分,有意行为是受意志支配的行为,无意行为不受意志支配,但受理性之外的力量支配.无意行为没有伦理价值,既不善,也不恶.只有有意的行为才有善恶之分.善良行为是理性的有节制的行为;邪恶行为则是相反,是有意让非理性欲望驾驭理性行为.而实现有理性的德性就需要中道.中道的两个相反面分别是“过度”与“不及”,就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过犹不及”是相类似的道理.如自信,过度了就会变成骄傲,不及就会变成自卑. 四.幸福是个人与上帝的统一.托马斯把与亚里士多德一样把幸福作为至善和人的最终目的,但他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把幸福作为最终目的本身,人类的至善是以上帝的至善作为原因的结果,幸福只是最终目的的达到、拥有或使用,因此道德活动的终极目的不是幸福而是上帝.幸福与上帝分别代表了共有的善和最高的善.这是托马斯的双重幸福观.托马斯认为人所追求的道德的直接目的是幸福,而不是上帝.他说,具体的幸福有四等之善:物理至善、伦理之善、时宜之善与终极之善.只有终极之善才是上帝的恩典,其他方面都是属于人类的幸福.托马斯认为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最高幸福只是可以在现世中获得的不完满的幸福.托马斯把幸福分为完满的幸福和不完满的幸福.完满的幸福在于在彼岸看到神性本质,完全存在于沉思活动中;不完满的幸福首先和主要存在于沉思中,其次存在于人的行为和感情的实践理智活动中.由于把完满的幸福归结为在彼岸对神性本质的洞见,所以人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至善,必需依靠神的恩典以及它所带来的神学德性.托马斯将德性区分为基本德性和神学德性.基本德性由谨慎、注意、节制和坚韧四种,它们是由理性为标准的意志的习惯,而神学德性又叫赋予的德性或灌注的德性,是意志遵循上帝其实和使徒教导而培养出的好习惯,包括使徒保罗所宣传的信、望、爱.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是人性的自我完善,托马斯的幸福也是人性的完善,但这种完善非人力所及,必须依赖神助.托马斯认为现世的幸福只是不完满的幸福,只有对神性本质的洞见才是完满的幸福,现世幸福不管怎样吸引人,相对于天国的幸福来说总是不足道的.现世只是旅程,来世才是目的.托马斯区分了完满的幸福和不完满幸福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赋予的德性和后天获得的德性,首先,对于完满幸福和不完满幸福而言,后者是对前者的分有;其次,尘世的幸福生活对于天堂的幸福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尘世的幸福生活是彼岸幸福生活的前提.总而言之,托马斯在神学目的论的框架下把幸福分为由现世的沉思的活动和合于德性的活动而获得的不完满幸福和在天国中由于对上帝本质的洞见而获得的完满的幸福.他的幸福观是一种目的论的客观的神学幸福观.五.个人看法我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生而有之的欲望,就是这种欲望推动着我们去行动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追求幸福既是一个目的,也是一个过程.追求幸福不可一蹴而就.那么,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又需要向哪些方面努力呢?既要尊重基本的欲望,以获得生存,又要节制自己不必要的欲望,而这两个问题伊壁鸠鲁等哲学家早已论证过了,这里就不细说了.在不幸福的时候要懂得调节自己,回忆动态快乐或者获得动态快乐以达到静态的快乐.还有,追求幸福就必然要追求道德以达到自我完善.可以说,道德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和方法.而道德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的自由选择,并且是自觉选择符合我们人类所认同的、人人应该遵守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