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速求古诗翻译及详细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2:00:10
英语翻译速求古诗翻译及详细分析!.
英语翻译
速求古诗翻译及详细分析!.
英语翻译速求古诗翻译及详细分析!.
作品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盬(g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现在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3)止:句末助词. (4)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5)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7)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 (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 (9)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10)柔:“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11)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3)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14)聘(pìn):问,谓问候. (15)刚:坚硬. (16)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17)靡:无. (18)盬(gǔ):止息,了结. (19)启处:休整,休息. (20)孔:甚,很. (21)疚:病,苦痛. (22)不来:不归.来,回家. (23)常:常棣(棠棣),既扶移,植物名. (24)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25)君子:指将帅. (26)小人:指士兵. (27)戎(róng):车,兵车. (28)牡(mǔ):雄马. (29)业业:高大的样子. (30)定居:犹言安居. (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32)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33)腓(féi):庇护,掩护. (34)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36)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37)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39)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42)迟迟:迟缓的样子. (43)往:当初从军. 译文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冒出了芽尖.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又到了残年.有家等于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个月就多次打仗.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词类活用
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yù),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
古今异义
⑴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⑵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一词多义
⑴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⑵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⑶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⑥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⑷载: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⑸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⑹烈: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 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 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⑺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⑻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⑼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⑽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⑾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⑿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将近) 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 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 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 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 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另还有一种说法,“比”将为比作戍边战士,暗喻战士生命的流逝.)“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诗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次石湖书扇韵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姜夔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次石湖书扇韵(1)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2) 藕花多处别开门.(3)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2)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3)藕花:莲花.[1]
作品译文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诗中涉及到的南宋诗人范成大有治国之才,他曾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金国,见金主时词气慷慨,并冒死违例私自上书,为南宋利益竭力抗争,险些丢命.后因与孝宗政见不合,御史趁机弹劾,获罪落职,回到故乡苏州,住进石湖别墅.受石湖美景感染,油然而生归隐江湖之意. 公元1178年,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姜夔从湖州赶往石湖祝寿.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以后,做了这首《次石湖书扇韵》来抒发他的感受.又有资料显示,其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有词集传世.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首诗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成大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浮萍那绿色的痕迹,作者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这种情形如同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个深邃的所在. 第三句写范成大的别墅远离尘世的喧嚣,实际上也是对主人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再染尘世的污秽,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里的“人”便是指那些趋炎附势的世俗之人.主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他的操守之高.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体现了主人高雅的志趣.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 该诗作为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诗词鉴赏材料出现.
作品信息
【名称】《军城早秋》 【年代】中唐 【作者】严武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军 城 早 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朔云:北方的云.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四川省西部的岷山. ⑶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这里指严武部下勇猛的将士.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2] 【译文】 昨夜秋风吹进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3]
编辑本段作品格律
此作的韵脚是:“十五删”;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押.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4]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严武 (726—765)唐代诗人.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初为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乱时,跟随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公元761年(肃宗上元二年),出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当时杜甫流落至成都,受到他的关照,二人交谊很深.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入朝.公元764年(广德二年),再任成都尹,任职期间,曾率兵击退吐蕃贵族军队的侵犯,收复当狗城、盐川城等地,以功封郑国公.但为官专横,征敛无度,生活奢靡,死时年仅四十岁.擅作诗,杜甫称其诗“诗清立意新”,并赞其为“出群”之才.《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5]
编辑本段古诗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率领军队与入侵的吐蕃军队进行激烈战斗的情景.诗的大意说:昨天夜间,萧瑟的秋风吹到我军驻守的关塞,我警觉到,敌人往往趁秋天草实马肥时入侵.走出帐外,见边境的西山,时而洒满月光,时而为云所遮蔽.我再次催促作战勇猛的将士们,要勇敢杀敌,不要让入侵敌军的一人一骑从战场上逃回去!诗中表现了边防将帅一闻到秋风声就提高了对敌作战的警惕性,还表现了他们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诗的格调高昂,读来使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