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的来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0:17:57
爆竹的来历
爆竹的来历
爆竹的来历
年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各种民俗事象在这一天竞相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元日》描写了过年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包含了三种春节风俗: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桃符.
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 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 节日禁燃鞭炮了.
我们中国人历来有这么一个习惯,每逢新春佳节来临的时候,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在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
小孩子放小爆竹,批劈啪啪;大人放大爆竹,轰轰隆隆;甚至那一串串从好几层高的窗口挂下来的爆竹,要放好一阵子,简直要把你的耳朵也要震聋.
这时,你会感到奇怪,那爆竹里面明明没有竹子,为什么叫“爆竹”?又为什么在新春年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有要燃放它呢?
说来倒也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时,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保留两头的竹节,并把它扔进火盆里.竹节以受热,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气就会膨胀,于是“啪”的一声,把竹子爆裂开来了.“爆竹”这个名字,就这么得来了.
为什么到过年的时候,要燃放爆竹呢?
有这么一个传说:
在我国南方,有一座不知名的山,漫山遍野长满了竹子.山上生活着一种名叫“山燥”的怪人.山燥身高不到一尺,样子同人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他只有一条腿,行动却比人敏捷利索.
山燥不怕人,每当旧年即将过去,新年会要来的时候,他就要到山下的村子里来偷东西吃.村民们闻讯就拿着棍棒追捕山燥,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凡是同这个被抓的山燥接触过的人,都得了一种怪病:不是浑身冷得瑟瑟发抖,就是热得全身丝丝冒烟,难受极了.
大家正苦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讨厌的小怪人,却碰到了一件意外的事.
这里的村民是以砍竹子为生的.他们常常把截下来的竹节丢在一旁,堆的高高的.有一次,几个村民到到山腰砍竹,肚子饿了,就用丢弃的竹节煮食.这时,正逢几个山燥下山.村民们准备弃食逃跑,但又怕山燥追赶上来,吓得不敢动弹.这时,燃烧的竹节正发出毕毕剥剥的巨响.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几个山燥始终站的远远的,不敢靠近正在煮食的村民.有一个机灵的村民想,也许是那毕毕剥剥的响声,使山燥不敢靠近.他又往火堆里添加了不少竹节,毕毕剥剥的声音就更大了.果然,那几个山燥吓得拼命往山上跑.后来,每当山燥下山的时候,村民们就把竹节放在火盆里,用它爆裂的声音驱赶山燥.
从此,每当农历正月初一的凌晨,人们就要烧竹节,用以恐吓山燥,以求得新的一年的安宁.
在古代,人们就是用爆竹来赶鬼、辟邪、逐瘟的.
燃放爆竹的风俗,据说早在我国唐朝的时候就有的.在世界上,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到了唐朝,火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用竹节来燃放爆竹太不方便了,有人就向想到了火药.她们仿照竹节的样子,用纸卷制成一个个爆竹,里面放上火药,火一点就“碰”地响一声,就完了.
后来竹子制作越来越精巧了,还出现了花炮,有响一下的,有响两下的;有大如竹节的,有小如麦杆的.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现在,每逢家里有喜庆,或遇到重大节日时人们总是要燃放爆竹,以表示庆贺.
天长日久,人们对爆竹那“彭-啪”的响声,又不满足了,还希望能看到它的火光.于是烟花诞生了.在新春年节的头几个夜晚,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成群结队,蹦跳于街头巷尾,嬉声喧天,在一片光彩和烟雾之中,彻夜打“烟花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