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8:29:51
浅析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浅析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浅析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

浅析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析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析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导入 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 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当,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的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 的保障.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练、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 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 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因学校及师生资助终于返校读书一例,引入《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内容.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 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2008 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 震等导入《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学习;由减免农业税、加强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导入《全面建设,实现小康》、《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等;由2011 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代表们深入走访,集中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反映人民心声,导入《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内容的学习.以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 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比如,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同学们放弃了往日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起来. 四、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