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22:59:17
论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
论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
论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
受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政治教学在中国存在着诸多弊端.从名称上来探讨,国外把这门学科称为社会科学,而国内则称为思想政治.实则高中政治涵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以及系列选修课.“思想政治”作为带有浓重历史遗留色彩的名称,如何旧瓶装新酒,是政治教师面对的尴尬,也是教学的瓶颈.新课程的实施恰好给予了政治教师一个新的契机去改变这一切,应对这一切.
一、政治教学的瓶颈
1、误解政治的瓶颈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的不和谐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对政治这门课程的误解.高中生把高中政治误以为是初中政治一般只要划划背背,开卷考试,误以为政治都是离自己很遥远的没有原则的对党和政府的宣传,进而轻视这门课程,轻视它的价值,甚至部分政治教师也抱有这样的想法.政治教师既无心又无力狠下工夫,陷入教与学不和谐的怪圈,导致政治教学水平与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要冲出这个困境,政治教师自己首先就必须具备高度的学科认同感及归属感,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喜欢政治,乐意探索政治的奥秘.
2、政治理论太过抽象的瓶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部分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除了经济生活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外,其余内容离学生都较远.这就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感性经验来理解理论,绝不能把理论当作死板的教条,只能使理论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但是让学生用少得可怜的政治参与来体验政治生活、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文化、学习哲学中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实是有难度的.虽然这些在教师看来是科学的精髓,博大精深,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背景.因此,事实上来讲,理论教学虚高的问题总是难以从根本上来解决.
3、教材内容滞后的瓶颈
政治和新闻一样具有时效性,虽然好多规律、原则、远景规划等短期内并无变化,但是和政治相关的材料层出不穷.教材理论难以反映理论发展前沿与创新的成果,不能体现社会新发展.于是今天的政治就成了明天的历史,教材的滞后性不言而喻.虽然在新课程体系下,从教材结构、课文内容已体现出了“新”字,但是对同一个问题的分析也具有时效性.去年人民币币值稳定,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去年人们忙于抑制物价上涨,今年又要应对金融风暴保增长;去年学习十七大,今年热议土地流转.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断关心时事政治,密切关注社会变化与发展,恰到好处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弥补教材中的不足.这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挑战.
二、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三个瓶颈呢?
1、情景教学,创建“生活化课堂”
教与学的矛盾由来已久,学生对“政治”的误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现状,教师应该接受新课程理论,在课堂中设置情景,并且一以贯之.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生活情景,因为“生活化课堂”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比如在《多变的价格》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学生上农贸市场买菜的情景来帮助学生设疑导学.抛出问题:菜农在菜场开市前并未开会讨论,如何得知蔬菜该卖多少钱一斤?一下子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灶.这个情景与课文的探究题相互呼应,并且一以贯之,整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从生活经验中寻找价格变动的原因.
其次,教学设计要灵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如在学习《公司的经营》一课时,虽然学生从未见过公司的运作,只是偶尔从电视、电影中了解.但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提供了条件.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人的生活,它是基于历史和现实而指向个体未来可能生存与发展的生活.课堂教学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比如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公司的经营》这两框,我们可以采用延续情景的教学法,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假设自己从设摊经营、到雇佣工人帮忙开小店,再到吸引外资办公司,让学生来判别个体、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经济.《公司的经营》我们还可以顺延这个情景,请学生帮“我们老师”考虑公司要如何设立,有哪些要求,开什么公司,如何经营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这个“老板”的下属,职能部门仿效班干部团队设置一目了然,各学生分别成了总经理、董事会成员、股东等.在这个情境中寓教于乐,效果很不错.
再次,教师要放低姿态、发扬教学民主,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
2、引入探究性课堂教学,减少理论深度、抽象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从课堂的一个个探究中去总结归纳,然后自己推理、演绎.比如在讲金钱观、消费观时,首先,请学生归纳身边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消费行为,然后根据这些行为让学生去猜测人们的消费心理.虽然学生归纳地不够专业,但是呼之欲出的答案让学生们满怀期待,当老师讲出答案时,正中学生下怀,印象深刻.根据这个逻辑,对比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学生还可以自己去判断是非,归纳正确的消费观.书中每个单元探究并无规定答案,而更重视学生的头脑风暴法思考出的开放性答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教师创设的新颖而有意义的探究,比单纯的“一对一”的问答兴趣更加浓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进入实践探究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并且亲自调查,以期找出答案.这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团体)主动探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知识新技能的过程.比如,学生外出调查收入与幸福指数的关系问题,而后自己得出并不是钱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的观点,从而结合书本主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些“点拨”是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贴合实际、生活,又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便会爱上这样的学习方法.
再次,作为老师对于高深的理论,自己不应该一知半解,我们的体会是,看教参还不够,应该拿本科阶段的书,有条件更翻阅研究生课程书本,搞清来龙去脉,厘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形成原因以及最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3、联系热点,丰富教材,与时俱进
“教材唯上”的观点已经过时,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过时的观点,教师要敢于纠正.用前沿理论来替代滞后的理论.针对政治教学“时效性”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学会自己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的积累,筛选与教学相配合的材料.视频、图片、文字等.只要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即可.在讲《生活处处有哲学》时,我们运用一些当红情景剧如《武林外传》的片段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人是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哲学的,马上替代老旧的讲法——书本上“杞人忧天”的例子.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更是可以利用国际政治(比如总统选举)、经济风云(比如股市变幻)等来分析书本上的内容,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学生最愿意听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应发动学生共同搜索与学过的内容有关的材料,通过政治小报、辩论赛、课前新闻播报等方式来共同翻新书本.
总之,政治教师应该正视这些瓶颈和尴尬,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改变学生,改变自己,使思想政治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