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经济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3:55:02
现在的中国经济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现在的中国经济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现在的中国经济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此次宏观政策微调,固然有短期原因,但更与2005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措施有关.相关措施的集中实施,对大多数企业的应变能力构成了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只有搞活微观经济主体,巩固民营经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财富分配、提高开放水平,才能实现内外需并重、均衡发展的目标.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做适度微调.这种微调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还是与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转折相吻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许政策导向的预兆?值得观察. 从相关的经济指标和已经推出的政策措施看,巩固民营经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财富分配、提高开放水平,既是“微调”的应有议题,也是中国经济走向内外需并重、均衡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以外需为主导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外部环境,以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国际金融环境、国际贸易环境,与以往有极大不同. 以美元为参照对象,一方面,在金融层面,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以美元为代表的外汇资产在快速贬值.在企业经营层面,本币升值使相当数量的外向型微利企业遭遇困难;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在国际投机巨头的炒作下,石油及原材料价格以成倍的比例大幅飙升,完全抵消了本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好处,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情况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经济景气监测数据,描述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先行指标,从2006年底到今年6月,已经连续18个月小幅回落;综合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致合成指标,从2007年四季度到今年6月,已经连续8个月小幅回落.尤其是构成先行指数的主要监测指标继续回落,预示着短期内经济景气仍将呈下行态势. 先行指标与一致指标的双双回落,构成景气监测的主要指标大部分趋于正常,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已经解除;另一方面也表明,经过持续两年多的综合治理,中国经济的微观面已经受到很大影响,如不采取微调措施,不仅要打乱经济增长的正常轨迹,而且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社会损失. 从今年上半年6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歇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看,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固然与国际经济环境有关,更与2005年以来集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直接相关.比如,汇率改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计划实施、员工社会保障措施增强,等等,对企业来说,哪一项政策都是很大的挑战,更何况这些政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实施,无疑把企业逼到了墙角. 现在,如果更进一步分析,包括汇率改革在内的上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推出,从每项政策自身看,都有其道理、有其必要性.但从总体效果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实施,显然超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改造应变能力,超过了一般微观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因此,这些措施虽然对经济降温有明显作用,但也对微观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在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的预警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微调.目前采取的措施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调整部分行业、部分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等等.这些政策,表面看是为企业解困的应变措施,但从作用对象看,政策的落脚点主要在企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政策开始更注重微观经济效益?有待观察. 现在,有鉴于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国际金融风险难测、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而国内需求又正处在升级换代的持续发展阶段,在实施政策微调时,除了要相机而行,把握微调的时间点和节奏外,更要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从四个方面做大做强本国经济,使微调措施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要采取长效机制,发展、壮大、巩固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一大成果,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不仅吸纳了大批社会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同时也极大地活跃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 然而,在本轮宏观调控中,从融资环境到经营环境,受影响、受冲击最大的也正是这一群体.现在,微调措施首先关注到这一群体,这固然是好事,但仅止于此,显然不够.从长远看,没有一个庞大、健全、活跃的民营经济基础,中国经济要实现完全市场化,要有充沛活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充分参与国际经济的同时,要把扩大国内需求放在前所未有的位置.在国际环境变化莫测、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在一个已经具备初步积累、国民财富已经达到升级换代的历史阶段,适时采取财税等措施,释放国内合理的消费潜能,将会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增长动力. 而此举对外需依存度一向偏高的中国经济来说,不仅能化解外需不足的矛盾,降低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同时也能增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增加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筹码,不仅可以赢得实体经济的话语权,也可以增加在虚拟经济中的话语分量. 其三,要通过政策调整,改善财富分配,使国民收入在地区间、行业间、社会阶层间,更趋合理、均衡.尤其是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进而激发13亿人的整体消费潜力,使中国经济步入自主发展的轨道. 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巨大市场,这是谁都看到的事实.但是,为什么以前这个市场就起不来?这和居民的收入与消费能力有关.现在,如果适时调整财税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公共服务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不仅可以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巨大商机,从而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使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此外,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国际国内不同经济力量此消彼长的研判,来认识彼此关系,通过政策调整,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有效地吸纳先进理念、经验、技术,改变我们在经济博弈中的位置,也是政策微调时需要考虑的一个侧面. 由此来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此次微调,固然有短期原因,但更主要的与2005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措施有关,而这些措施指向的是“又好又快”、内外需均衡发展的目标.只是,这里要议的是,只有搞活微观经济主体,才能达成这个目标.这也许是“微调”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