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结构理论你了解些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9:01:12
人格心理学结构理论你了解些什么人格心理学结构理论你了解些什么人格心理学结构理论你了解些什么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心理部分,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是意识的.无意识是意识的深

人格心理学结构理论你了解些什么
人格心理学结构理论你了解些什么

人格心理学结构理论你了解些什么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心理部分,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是意识的.无意识是意识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以后的各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 前意识是虽然此时此刻不能意识到,但可以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或在没有干扰时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3、遗忘
存在而不能进入意识的经验.无意识经验进入意识会遭到抵抗,抵抗来自稽查作用.稽查作用后期为超我替代.
4、无意识活动的病理意义  
无意识活动的表现形式:过失、梦、精神病状态
5、测定无意识的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通往无意识的捷径.通国梦的显像揭示梦的隐义.梦的工作(曲解)形式:凝缩作用(用某件事的部分象征性地代表全部)、综合作用(以显梦中的一种思想代表隐义中许多思想的结合)、位错作用(把不愿被意识接受的观点移植为象征性的等同于或乐于接受的思想).
日常生活分析:被压抑的思想会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种过错的形式表现出来.
 幽默:幽默可以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被压抑的思想.
二、本能
  本能即行为动机.人是一个复杂的能源系统.
1、本能的含义
本能是躯体内部的兴奋状态,它寻找表现和紧张释放.本能的来源是躯体组织产生的需要.人的动机是以能为基础的.人类的主要动机就是去获得在所有生理需要度得到满足时所体会到的那种稳定状态.
2、本能的特点
根源:肉体的某种欠缺或需求.
  目的:减除由需要带来的兴奋、紧张.目的达到就感到一时的几乐,从而重建内部平衡.
对象:个体自身或环境中的任何人或物或事件都可能成为本能的对象.
能量或源动力大小:需求带来的能量总和,可根据个体在寻求达到目标时愿意克服的障碍多少得知.
3、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称为求生本能,有关的精神能量统称为力比多(libido),包括性欲、饥渴、.
死亡本能是激发个体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的动力.叔本华:一切生命的目标都是死.
三、人格结构
成年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超我、自我、本我.
1、本我:原始力量的来源,通过遗传获得,完全处于无意识中.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寻求直接的肉体快乐.受快乐原则支配.是个体发生史上最古老的人格结构成分.
2、自我:人格结构的表层成分,在个体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是本我与环境关系的协调者.受现实原则支配.
3、超我:人格的道德维护者,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由良知和自我理想两部分构成.受唯善原则支配.
四、人格适应: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1、焦虑
由出生而产生的分离感是一切后来出现的焦虑情感的基础.具有防护主体心理安全的功能.威胁心理安全的三大焦虑源:
  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危险和对这种危险的恐惧. 神经性焦虑:本能冲动的强度威胁到自我的控制能力.
道德性焦虑:害怕主体可能做违背超我的事,从而体验内疚.
自我防御机制
主体消减神经性焦虑的主要手段.
特点:无意识水平进行,自欺性质
通过伪装或歪曲事实,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
经常多种同时使用
压抑:把不被允许的念头、情感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无意识中去.
升华: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允许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一般把原有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比较崇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 投射: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 合理化/文饰:通过歪曲现实保护自己的自尊心,采用错误的推理是自己不合 理的行为合理化.常见有“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两种形式.
反向: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由意识地作出相反的举动.分两步进行,首先,压抑不得体的冲动,其次,把这种冲动的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
理智化:抹去意识中的情感内容,用严格的理智检查意识,并加以强调.
转移/替代:改变冲动的方向,用另外一个目标替代原来的目标.
拒绝:拒绝某些事实的存在.
自居:自我试图把环境中的对象和事件与本我的主观愿望相配对.或个人通过显示某些成功者的特征来提高自身的价值感.
]倒退五、性心理发展阶段
1、口欲期
2、肛欲期
3、性器期
4、潜伏期
5、生殖器
第三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一、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1、阿德勒生平((1870-1937)
2、追求优越,克服自卑,男性反抗
3、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两个极端—溺爱和忽视
4、出生次序研究
二、荣格的人格结构和心理类型
1、荣格生平(1875-1961)
2、人格结构
自我:个人能意识到的自身一切心理活动个人无意识:不再能唤回意识的个人经验集体无意识:各种原始意象—人格面具
阿尼玛
阿尼姆斯
阴影
自身
 父亲
 母亲
 太阳
 月亮
  智慧老人
   英雄
   神
   死亡
3、心理类型:内倾和外倾
4种基本心理活动:感觉、思维、情感、直觉
8种人格类型:思维外倾型 按照固定的规律生活.客观而冷静.善于思考但固执己见.情感受压抑.情感外倾型 对传统和权威很有感情,热衷社交.思维压抑.感觉外倾型 追求快乐,善于社交,不断寻求新的感觉体验.喜欢美味、精致的艺术品.非常实际自觉受压抑.
直觉外倾型 以主观预感而不是客观事实为依据决策.极易变化而富创造性.对自己潜意识了解很多.感觉受压抑.思维内倾型 喜欢离群索居.由于活动判断力贫乏而不愿社交.极为聪颖而不顾现实实际.情感受压抑.
情感内倾型 文静多思、极为敏感.孩子气,对别人的观点和感情无动于衷.感情冷淡.思维受压抑.
感觉内倾型 现实.爱好艺术、被动、沉着.直觉受压抑.
直觉内倾型:惯于产生新颖而离奇观念的梦想家.少被人理解但不为所动.重视主观体验.
三、霍妮的人格发展观点
1、霍妮生平
2、儿童的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
3、基本焦虑的3种顺应方式:趋向人反对人避开人的活动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观点
1、埃里克森生平
2、自我的概念:自我是人格中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的部分,其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自我认同危机指人在缺乏自我认同感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社会发生动荡,动摇了人们的生活基础时,更容易发生认同危机.  
3、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希望的美德
(2)自主性对修怯和疑虑((1-3岁),意志的美德
(3)主动性对内疚(4-6岁),目的的美德
(4)勤奋对自卑(6-11岁),能力的美德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立(20-24岁),爱的美德
(7)繁殖对停滞(25-65岁),关心的美德
(8)自我完整对失望(65-),智慧的美德
五、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
1、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
保留无意识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同意童年早期经历影响人格的发展;接受佛洛伊德的防御机制、梦的解释等概念.
2、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发展对经典精神分析的反叛
(1)成年人的人格并非在儿童5、6岁时就完全形成
(2)反对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重视社会文化的力量,孤独是人类争取更大自由时付出的代价
(3)反对佛洛伊的理论整体上的消极特征
(4)选择的自由和未来目标的作用
(5)获得了自主权的自我
:经历应激状态时,返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用早期的行为方式应付眼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