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3:14:24
唐太宗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
唐太宗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
唐太宗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
确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①机构设置及职权: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概念解析 三省:中国古代皇帝之下的三个最高政务中枢机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合称.尚书省由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尚书台发展而来,南朝梁时正式称“省”.但其成为正式政务中枢机构后,又为皇帝所不信任,曹魏时即以皇帝新的秘书机构秘书监改称中书省,以分割尚书省的权力.随着中书省权势日盛,皇帝又恐其侵犯到自己的专制大权,晋时即将皇帝身边的侍从机构侍中寺改为门下省,参与机密,出宣诏命.魏晋南北朝时,三省之制业已形成.隋正式确立三省同为相府,三省长官共为宰相的格局.唐进一步完善,形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的权力运行方式,确立了三省相互制约的政府体制.但由于最高权力始终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最后决定权无不取决于皇帝,因此,事无巨细,遍经三省,往往流于形式,影响效率.故至中唐,由中书门下政事堂行使宰相权力,中书、门下二省渐趋合一.宋初虽置三省,但形同虚设,行政中枢为别置于禁中的中书省.宋神宗元丰改制,又复唐三省之制,至南宋,三省长官互兼,以尚书省为相府,实际上取代了中书、门下二省.辽和金初亦仿唐制置三省,金朝不久即行尚书省一省制,元和明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洪武十三年(1380年)中书省亦被废.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概念解析 六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六个行政管理机关的合称.秦汉时期,中央行政管理以丞相指挥九卿执行,自尚书台上升为综理政务的中枢机关以后,其下分曹治事,至晋时,尚书台已备六曹,为六部之前身.隋确立三省六部制,以吏、礼、兵、民、刑、工六部为尚书省之下的政务执行机关.唐沿置,惟为避太宗李世民之名讳改民部为户部.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附比《周礼》六官,排六部之序为吏、户、礼、兵、刑、工,至清不改.迨及元代无尚书省之设,六部隶于中书省.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中书省后,六部分别直接向皇帝负责.但自内阁权重后,六部行政,实受内阁变相指挥.六部首长均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唐、宋、元时期各部之下均设四司,故有六部二十四司之称.司之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明清时所设司数大增,并皆冠以清吏司名.此外,明代因太祖以南京为京师,成祖北迁后,南京仍保留一套中央政府的官制,故亦有六部之设,但仅在南京留都所属地区行使职权.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的一次重大变化,标志着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已趋详备,故得延续达千余年,至清末在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下才予以改变.
②作用:
A.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要点点拨 根据三省之间的运作程序,可推导出从决策到执行的过程是中书省拟定政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具体是六部)具体执行.
B.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要点点拨 三省把秦朝时期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相互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