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陆游,朱熹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6:56:22
对陆游,朱熹的介绍.
对陆游,朱熹的介绍.
对陆游,朱熹的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0岁)1125年 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后字务观,自号放翁. (1岁)1126年 靖康之难爆发,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职务,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2岁)1127年 秦桧为宰相. (9岁)1134年 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4岁)1138年 秦桧又任宰相. (17岁)1141年 议和,岳飞被害. (18岁)1142年 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20岁)1144年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并在这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字蕙仙),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1岁)1145年 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则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22岁)1146年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23岁)1147年 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24岁)1148年 王氏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一位当时也很有名气的文人赵士程.赵家是皇室后裔,门庭显赫,而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赵士程对唐婉很好,是唐家的世交朋友,也是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使她幸福.这一年,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开始重理科举课业. (27岁)1151年 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8岁)1152年 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同年秋,唐婉病故. (29岁)1153年 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31岁)1155年 秦桧病死,陆游的仕途开始明朗. (34岁)1158年 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受百姓爱戴. (39岁)1163年 赐进士出身.张浚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40岁)1164年 宋孝宗被迫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46岁)1170年 乾道六年入蜀. (48岁)1172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65岁)1189年 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 (66岁)1190年 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 (73岁)1197年 陆游后妻王氏病故. (75岁)1199年 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76岁)1200年 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2岁)1206年 作《夜闻姑恶》, 诗云: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 (84岁)1208年 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 (85岁)1209年 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6岁)1210年 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在山阴的病榻上与世长辞. 总结: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报国抗金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朱熹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初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后,请求为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 淳熙五年(1178年),经宰相史浩推荐,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八年三月至八月,朱熹任江南西路茶盐常平提举,来到抚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间,他募集钱粮赈济灾民,百姓得以安生.拟调直秘阁,他以捐赈者未得奖赏不就职.宰相王淮以浙东大荒,改荐朱熹为浙东常平提举.待捐赈者得到奖励,他才赴绍兴就职.后官至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淳熙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特建南湖书院(今富奇汽车厂址),以纪念朱熹.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朱熹还先后到过乐安、金溪、东乡等地.在乐安流坑为村口“状元楼”题写了匾额.应陆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书院讲学,并书“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相赠.在东乡路过润溪(水名)时,留有《过润溪》诗.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 他一生虽谈不上富足,但是也不能说是贫困,总体处于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