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一条大河有A、B两个港口,水由A流向B,水流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甲乙两船同时由A驶向B,各自不停地在A、B之间往返航行,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8千米/小时,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4 08:20:44
一道数学题,一条大河有A、B两个港口,水由A流向B,水流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甲乙两船同时由A驶向B,各自不停地在A、B之间往返航行,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8千米/小时,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
一道数学题,
一条大河有A、B两个港口,水由A流向B,水流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甲乙两船同时由A驶向B,各自不停地在A、B之间往返航行,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8千米/小时,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已知两船第二次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的地点相距40千米,求A、B两港间的距离.
让小学生能听明白,最好画画图,答的好会增加悬赏分!
一道数学题,一条大河有A、B两个港口,水由A流向B,水流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甲乙两船同时由A驶向B,各自不停地在A、B之间往返航行,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8千米/小时,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
甲船:顺水速度28+4=32千米/小时,逆水速度28-4=24千米/小时,乙船:顺水速度20+4=24千米/小时,逆水速度20-4=16千米/小时.[32、24、16]=96,设AB两地的距离是96份,则甲行一个来回用时:96/32+96/24=7个单位时间,乙行一个来回用时:96/24+96/16=10个单位时间.
甲顺水行1个全程用时96/32=3个单位时间,乙顺水行1个全程用时96/24=4个单位时间,3<4<7<10,说明甲与乙第一次相遇在第一个全程中(此时乙还未行完一个全程),而第二次相遇乙是在返回途中(此时乙在行第二个全程),甲已经在行第三个全程.16*(7-4)/(32+16)=1个单位时间.第二个相遇点距A地32*1=32份.
因为甲每追上乙一次要比乙多行1个来回(2个全程),追上两次要多行2个来回,共多用7*2=14个单位时间,乙每行一个来回比甲多用10-7=3个单位时间,行14/3个来回才能补回14个单位时间.14/3个来回约(14/3)*2=28/3=9又1/3个全程,说明乙至少行9个以上全程才能被甲追上.当乙行9个全程时,乙共用时间:4*5+6*4=44个单位时间,而此时甲共行9+4=13个全程,用时3*7+4*6=45个单位时间,比乙多行1个单位时间,故还要用1*16/(24-16)=2个单位时间,甲行了24*2=48份,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的地点相距96-32-48=16份,相距40千米,所以两地相距40*(96/16)=240千米.
本题钟给出的条件是一个复杂性的条件,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才能得出一些有用的关系。
设A、B两个港口的距离为d,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甲乙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是在距离A港口d/3的地方,(第一次迎面相遇的地点是在距离B港口d/8的地方)。
然后再来看追击的情况,第一次追上的地点是在距离B港口,第二次追上的点是距离A港口d/2的地方;
所以,A、B两港口...
全部展开
本题钟给出的条件是一个复杂性的条件,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才能得出一些有用的关系。
设A、B两个港口的距离为d,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甲乙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是在距离A港口d/3的地方,(第一次迎面相遇的地点是在距离B港口d/8的地方)。
然后再来看追击的情况,第一次追上的地点是在距离B港口,第二次追上的点是距离A港口d/2的地方;
所以,A、B两港口的距离是240km。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