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6:50:59
郑和的故事
郑和的故事
郑和的故事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郑和是云南人,小名三宝.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圣裔(穆罕默德先知后裔),生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推翻南宋王朝,建立元王朝.元王朝部队于1253年,攻占了位于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征服了当地各民族,并于1276年设置云南行省,派郑和的先世——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统治云南.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为阿拉伯语音译,“赛典赤”是贵族的称呼,“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是其本名,意为长寿.由于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治理云南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他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咸阳王”.郑和的曾祖父拜颜的父亲(高祖)是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第五子的长子.后来,郑和的祖父从母姓,改姓马.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郑和以长兄之长子马文铭为嫡,名郑恩来,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侯,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另据,《郑和家谱》中的“马公墓志铬”,系永乐三年(1405年),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所撰写.铭文从郑和曾祖拜颜始叙其世系,祖父、父亲姓“马”,名哈只,其父马哈只有子二人,长文铭,次郑和,另有姊妹四人.关于郑和,家谱中说他“本姓马,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御书‘郑’字,赐以姓”.家谱还说他“以兄文铭之子立嫡,名赐”,说明了郑和作为太监而有后裔的渊源.家谱以郑和为一切祖,赐即二世祖.郑和后裔有两大支系,一个支系的后裔在江苏南京,另一个支系的后裔在云南,还有一个分支在泰国清迈.泰国支系是清朝末年,郑和第十五世孙郑崇林离开云南玉溪老家旅居泰国清迈,现有后裔三十多人,郑崇林主持兴建了清迈第一座清真寺,清真寺门楣上那块用纯金锻造的牌匾也是从云南用马帮驮来的.南京郑和后裔的命名顺序“大尚存忠孝,积厚流自宽,藩衍更万代,家道泰而昌”.由于出生于回族家庭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了解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郑和本人也在航海时派遣一支船队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郑和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英国前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 ,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澳洲等地.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据哈佛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估计,1420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无论航行在什么地方,郑和率领的大明皇朝船队在当时都是唯一强大的、不可挑战的力量.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以这样的高规模纪念郑和?因为这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心声.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人经历了从任人宰割、欺负到独立、发展、强大的过程,中国渴望复兴,扬眉吐气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从未如此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