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中,运用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木兰诗这首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这句诗中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成语?现在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21:05:04
1、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中,运用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木兰诗这首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这句诗中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成语?现在我1、十五从军征这首诗

1、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中,运用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木兰诗这首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这句诗中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成语?现在我
1、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中,运用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木兰诗这首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这句诗中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成语?现在我们常用来比喻什么?
大家越快越好哈
尽量今天上午答出来!

1、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中,运用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木兰诗这首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这句诗中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成语?现在我
互文
扑朔迷离 形容无法看清事实

2 扑朔迷离

对比 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扑朔迷离 常用来比喻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扑朔迷离 形容无法看清事实 或真相

扑朔迷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歌最早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名《紫骝马歌辞》。据《乐府古题要解》说:“此诗晋、宋入乐奏之,首增四句,名...

全部展开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歌最早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名《紫骝马歌辞》。据《乐府古题要解》说:“此诗晋、宋入乐奏之,首增四句,名《紫骝马》,‘十五从军征’以下,古诗也。”清朱乾《乐府正义》则把它当作汉《相和曲·十五》篇的古辞。大约原本是汉代的民间歌辞,至晋、宋始播于乐府,谱入《紫骝马》曲中。诗歌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也反映了战争破坏人民生活的残酷,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和典型意义。清人范大士在《历代诗发》中说:“后代离乱诗,但能祖述而已,未有能过此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头两句,统摄全篇,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他从芳年稚齿,未谙世事的少年时代,就被迫应征入伍,直到两鬓苍苍,皤然衰颜,实在无法为统治阶级卖命了,才得以归来。在军队中竟然呆了整整六十五年。在这六十五年漫长的戎马生涯中,或枕戈待旦,或衔枚疾走,沙场鏖战,出生入死,流了多少血,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诗人都没有做正面的描述,只把它们凝结到一个“征”字里,让读者去联想,这是高度的概括。接着,从“始得归”的“始”字中,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六十五年来里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痛苦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然悲伤的感情色彩。
这位被不合理的兵役制度耗尽了一生的老兵,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之后,竟然九死一生,没有把白骨抛在草野沟壑之间,实在也算得不幸中的万幸了。此刻,他走在回家的悠悠古道之上,心中究竟是喜还是悲恐怕连他自己也讲不清楚。“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可是,对于亲人的思念,却促使他急切地要打听一下家里的情况。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句迫不及待的问话中可以看出,他与家人失去联系已经不知多少年了。或许自打从军走后,就根本没有与家人取得过联系。六十五年的艰难岁月,自己都由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变成了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衰翁了,哪里还敢指望去时的家人全都在世呢?应当说,主人公对这数十年来家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不幸遭遇和变故,是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但是,尽管如此,乡人的回答,仍然不能不令人觉得意外和吃惊:“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吧,远远那一座座长满松柏的荒坟就是你的家!这就是摆在这位老兵面前的一个铁的现实!原来一个人丁兴旺的家,竟然没有一个在世之人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做梦都盼望着回家,及至归来,却无家可归,还不如战死在疆场,倒也免受这老无所依的悲苦!
随着主人公的脚步,诗人描写的镜头也一步步捱近:“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他的家!野兔从狗洞中爬进爬出,屋梁成了野鸡的安身之所,庭院 ,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这种种情形,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这个曾经炊火融融、整洁有序的人家,早已成为人死屋空,杂草横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了。由于统治者穷兵黩武,长期对外战争,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民生凋敝。饥荒、战乱、天灾、人祸,竟使得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人,死在了流血沙场、天天都与死神打交道的士卒之前。这个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竟成了全家唯一的幸存者!这就从一个更深广的角度,把诗歌的主题向前推进了一步,它不但揭露了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和罪恶,而且反映了整个社会人民涂炭,流离失所的黑暗现实。它所表现的,岂只是一个老兵的家庭悲剧,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灾难与不幸。
面对这个五破荒芜的家园,这位老兵的心碎了。六十五年积压在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述?泪水只能向心里流淌。“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他已被凄凉和痛苦折磨得麻木了,孤苦伶仃,默默地采下野谷和葵菜,作成饭羹,但却不知送给谁吃。这时,他似乎才恍然明白,自己孑然一身,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了。在极度凄楚的情况下,他走出了这个令人伤心的家门,怅然相望,茫茫四野,何处是自己的归宿?不觉老泪纵横,洒满了褴褛的征衣。“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写得何等沉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