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茱萸长什么样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1:09:26
端午节的茱萸长什么样啊?
端午节的茱萸长什么样啊?
端午节的茱萸长什么样啊?
zhūyú 作为植物,茱萸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 别名:肉萸、山萸肉、药枣 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灯台树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 一种是茴香科植物吴茱萸. 别名 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采制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 注:因山茱萸和吴茱萸在百度百科都有相关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茱萸与重阳节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重阳节插荣英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茱萸的传说 从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联想到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这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具有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茱萸是一味中药.《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本品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所谓的“吴地”,即历史上的吴国.这茱萸的名字也是来自于一个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茱萸.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 茱萸相关诗词 茱萸在唐宋咏重阳的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这些写到茱萸的诗词主要有四种内容:一是佩带茱萸囊于臂肘;二是插茱萸于发冠;三是饮茱萸酒;四是以茱萸节、茱萸会代替称重阳节.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谢新恩》 作者: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3,《九日登高》 作者: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