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各界或名人对周国平的评价.帮我找一下,不要简介!是要评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1:40:26
急求各界或名人对周国平的评价.帮我找一下,不要简介!是要评价!
急求各界或名人对周国平的评价.
帮我找一下,不要简介!是要评价!
急求各界或名人对周国平的评价.帮我找一下,不要简介!是要评价!
1、本人认为他的随笔写的很好,特别是第一本随笔集《人与永恒》与第三本随笔集《碎句与短章》(第二本也很好,不过感觉不如上述两本).写的很随意,但却能抓住人心.散文也还行,写的很细腻.他的论文我也蛮喜欢,很喜欢他的博士论文《尼采与形而上学》.总之,他更像文人与思想者而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欣赏他的一个观点:把哲学当一种生活方式. 我不太同意楼上的说他对世界、人生的看法理性、充满睿智,我觉得他更感性而非理性.当然,也许正是因为感性的直观或许本身充满睿智,才让他的文章如此打动人心.
2、我觉得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平民哲学家.虽然没有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但他对世界、人生的看法理性、充满睿智,是我非常喜欢的
3、周国平,在他自己的自传中写道 ,他的性格是脆弱、清高. 国平是个大孩子,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还是很年轻的感觉.在思考死亡问题和性的问题都有很深刻的个人见解.
4、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诚然,周国平的作品以及文采、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作品里收获智慧和超然. 在这个日益浮华的世界,周国平散文的“平淡”愈加突出,而平淡则是我们灵魂深处的向往.就像周国平先生在《平淡的境界》中说的那样“平淡不仅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同梁实秋一道,他的散文追求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以散淡的心境写淡散文,周国平先生怎能不令我们欣喜 ? 好的散文家不止靠精神的涵养,文字功夫也是了得.散文最讲究味儿,而周国平先生的散文平淡而有味,他既不会无病呻吟,亦不附庸风雅,他的作品,总是尽可能还原真实,保持原味.当然,周国平散文文字的精炼亦是不缺乏的. 迷恋周国平文学性质的哲学,这是自然、人文,是对美的回归.
5、他的思想杂各家之说,但总体是唯心主义的.其书作为提高个人休养方面还是有可取处的,作为方法论可不行
6、 周国平体现的是一种“慢”哲学,违背 “科学技术” 的发展方向.他提倡在“快” 的世界大环境下,一种 “慢”的哲学.
快节奏的 生活,“外化出”的东西 把 很多原来就有的 并且 支持很好的 “部件设施” 淘汰掉.
慢的 哲学,教人 慢下来,重新关注 人类发展历史上 使用良好的 并且支持很大 平台的“内部组件”.
在这个科技发展的时代,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没用的东西”越来越多.“有用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电影《超级战舰》,主体 就是讲这个 “慢哲学”的.利用很多 很基础的设施 来解决 外星人的超高科技.甚至用上了,博物馆——密苏里号.
哲学只是个学名,真正有用的是思想.在方法论领域,我觉得有很独特的作用.科技上,人们从来不会有人考虑 一台iphone 手机能够伴随自己使用多少年,反而想有更先进的iphone 手机.
哲学从来不考虑有没有更先进的 iphone 手机,而是这台 iphone手机 到底能干神马,能干多久.
7、世界是大海,每个人是一只容量基本确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里所盛的海水.我看见许多可怜的小碗在海里拼命翻腾,为的是舀到更多的水,而那为数不多的大碗则很少动作,看去几乎是静止的.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小气象.
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骄傲与谦卑未必是反义词.
有高贵的骄傲,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不卑不亢,也有高贵的谦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傲视他人,它们是相通的.
同样,有低贱的骄傲,便是凭借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趾高气扬,也有低贱的谦卑,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奴颜婢膝,它们也是相通的.
真正的对立存在于高贵与低贱之间.
狂妄者往往有点才气,但无知,因无知而不能正确估量自己这一点才气.这是少年人易犯的毛病,阅历常能把它治愈.
傲慢者却多半是些毫无才气的家伙,不但无知,而且无礼,没有教养.这差不多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极难纠正.
无知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有了一点知识便自以为无所不知.缺点并不可恶,可恶的是做了一点善事便自以为有权审判天下人.在一切品性中,狂妄离智慧、也离虔诚最远.明明是凡身肉胎,却把自己当作神,做出一付全知全德的模样,作为一个人来说,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愚蠢和更加渎神的姿势了.
悲观出哲学家,忧郁出诗人,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烦恼出什么.
我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可以被唤醒,但无法从外面灌输进去.关于这一点,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种十分巧妙的说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轮回中,每一个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级,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已经是站在不同的起点上了.已经达到大学程度的人,你无法让他安于读小学,就像只具备小学程度的人,你无法让他胜任上大学一样.
上帝赋予每个人的能力的总量也许是一个常数,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了头,必在另一方面有欠缺.因此,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弱智儿往往是某个非常方面的天才.也因此,并不存在完全的弱智儿,就像并不存在完全的超常儿一样.
人是有种的不同的.当然,种也有运气的问题,是这个种,未必能够成这个材.有一些人,如果获得了适当的机遇,完全可能成就为异常之材,成为大文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企业家等等,但事实上是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譬如说,我们没有理由不设想,在古往今来无数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之中,会有一些极好的读书种子遭到了扼杀.另一方面呢,如果不是这个种,那么,不论运气多么好,仍然不能成这个材.对于这一层道理,只要看一看现在的许多职业读书人,难道还不明白吗?
打一个不确切的比喻: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时间,价格则随市场行情浮动.与此同理,上帝造人——说人的自我塑造也一样——也是倾注了不等的时间和心血的,而价值的实现则受机遇支配.所以,世有被埋没的英雄,也有发迹的小丑.
但是,被埋没的英雄终究是英雄,发迹的小丑也终究是小丑.
8、首先,要知道所谓的"截取别人的思想碎片来填充自己的思想"正是学习和完善的过程.历史上大多数哲学者之所以没有绽放出光彩.是因为他们只坚信神的理论.却忽略了舆论的金言.周的《真善美》中说"真正的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是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也就是俗话.谁对听谁的.周的这种没有隔阂的理论思想确实强于其他的哲学家.
9、反传统、反体系!用散文的形式哲学,把哲学的道理通过独特的自身体验纳入生活,展现生存的智慧和心灵的彻悟,使读者读过都能得到体悟,并增长智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99760/answer/16543639
每发网址,例行祈祷:百度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