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21:25:39
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

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
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

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1.出生与成长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庶民出身
文天祥于1236年6月6日(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富川.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教严谨
文天祥有三个弟弟,大弟文璧、二弟霆孙、三弟文漳.文仪十分重视文天祥兄弟的教育,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他曾聘请乡中名儒曾凤教导他们,后来家道中落,文仪就亲自授课.他不但要求儿子们背诵课文,还经常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启迪智慧.父子常一起议论历代史事、国家大局、社会风尚、士林状况,嗟叹世道人心,痛斥官场腐败.文天祥就在读书和议事的过程中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格和丰厚的学问.
良师欧阳守道
欧阳守道是白鹭书院的山长(即校长),以德行、学问知名于州县.他从小孤贫,靠 文天祥
自己苦读成才,不到30岁,就成为乡郡儒宗.成名以后,仍保持赤子之心,宁可别人认为他迂腐可欺,也不改变自己的纯真;宁可自己贫无立锥之地,而不愿他人有一点饥寒之色.待人接物,和风细雨;救人急难,迅如雷电.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反对空谈、有益时用的学风使文天祥印象最深刻.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状元及第
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 文天祥
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编辑本段2.宦海沉浮
上书建言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人民,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甘于淡泊
景定元年(1260年),文天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25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年),由于皇帝不听群言,重新起用奸佞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 文天祥
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县,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兵蹂躏,城垣屋宇被毁,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触动权贵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腐败不堪.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过去的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朕心」.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六年(1270年)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元军大举南侵,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编辑本段3.兴师救亡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口(发音“xian显”)即位,是为宋恭帝. 文天祥
九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赵即位后,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以死报国
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常州之役
10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出使元营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险毒,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编辑本段4.九死一生
斥责降将
宋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疏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叛贼,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大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元朝上下将官听了这话,都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元军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12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骗到城外赶走.被自己人怀疑比受敌人侮辱更难受,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15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大队元军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后来才知道,这队元军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6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德佑二年(1276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编辑本段5.苦战东南
端宗继位
德佑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流亡政府
德佑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赣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军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兵败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吞下二两脑子(即龙脑)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零丁洋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文天祥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决战
在元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流亡政府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11岁的端宗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8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广东省地图).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双方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殉难.
押送大都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政府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
编辑本段6.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 文天祥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编辑本段7.作品一览
《二女第一百四十八》 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1] 所愧为人父,风物长年悲. 《南剑州督第六十四》 剑外春天远,江阁邻石面. 幕府盛才贤,意气今谁见.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吊惠利夫人》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 男儿若不平强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命词》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酹江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酹江月》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愁听,胡笳吹彻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