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对于这句话:“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7:45:18
一战爆发对于这句话:“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一战爆发对于这句话:“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一战爆发对于

一战爆发对于这句话:“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
一战爆发
对于这句话:“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

一战爆发对于这句话:“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
促进武器发展,而武器发展引导科技发展.另外,促使全球化到来.

建立了第一个类似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
发展了科技,应用了飞机,武器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主要是指:
战争对全世界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无数的人在战争中丧生;人类财富在战争中被摧毁;人性的善良被泯灭
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
战争中,帝国主义实力遭到削弱,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全部展开

一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主要是指:
战争对全世界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无数的人在战争中丧生;人类财富在战争中被摧毁;人性的善良被泯灭
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推动作用
战争中,帝国主义实力遭到削弱,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收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30几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对人类的精神和物质都造成了极大的摧毁。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了。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

全部展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30几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对人类的精神和物质都造成了极大的摧毁。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了。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十月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美日兴起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1914-1919年,日本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61.23亿日元,工业生产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实际工业产量增加1.8倍,出现了以出口工业为中心的新建扩建企业高潮。造船工业1914年建造79艘,计8.2万吨,1918年激增至443艘,计54.05万吨,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
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军人待遇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它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实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女人的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女人们是不被看作为“人”的。直到一战爆发,男人们都被征去做了战士,留下的只有老幼妇残,那个时候,养家做事的就只有女人了。于是女人们就出去工作,挣钱养家。虽然她们和男人做一样的工作,她们得到的工资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军事学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新技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军用飞机在战场上成为一支新军。飞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战前在欧洲和美国的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士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的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
在战争初期,各国政府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因而也没有对经济加以干预。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与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莱茵非军事区
莱茵非军事区是莱茵河以东50公里。
这个是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里的内容。《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的和约,大体内容包括:军事上德国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招募支援人员参军,只能保留10万人陆军,不准拥有空军,海军只保留部分轻型水面舰艇(希特勒上台时德国只有36艘轻型水面舰艇),不准拥有大吨位舰艇和潜艇,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德国不得驻军设防,就是所谓的莱因非军事区。政治上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或组成任何形式的联盟集团。领土方面德国向法国归还在普法战争中取得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在此期间法国从此处无偿开采煤矿作为德国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补偿(两处都是法国重要的煤炭基地),15年期满后有萨尔地区公民投票决定归属(就是该地区是并入法国还是回归德国,1934年萨尔回归德国)德国放弃了大片领土,在此基础上波兰国家得以重建,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国联“委任统治”,事实上被英法日本等主要战胜国瓜分。经济上规定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但是没规定具体数目。后来协约国方面先后提出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宣布停止制服赔款。
在军事方面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使用,使火力空前加强 。防御和突破的形式有很大改进。这次大战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坚固防御工事制胜论等军事理论,即是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英、法虽获胜利,但在战争中被削弱;美国从战争中获取暴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播下火种。
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收起

月微毫克月微毫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的第一次空前浩劫。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但归根结底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战争双方来讲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斗争和长期战争政策发展的结果。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发展以“萨拉热窝事件”这一带有一定民族自卫性质的特殊形式爆发,但无法掩盖由此出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本性质。这场帝...

全部展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的第一次空前浩劫。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但归根结底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战争双方来讲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斗争和长期战争政策发展的结果。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发展以“萨拉热窝事件”这一带有一定民族自卫性质的特殊形式爆发,但无法掩盖由此出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本性质。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深入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它们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的发展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的占有英国最多,远远超过德国,德国要求按照新的经济实力重新划分殖民地,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伴随着这些矛盾的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巴尔干问题是一战爆发的直接触发点。 巴尔干问题源于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列强的干涉。巴尔干本身是多民族地区,20世纪初这里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塞尔维亚已获独立,且出现所谓“大塞尔维亚主义”;同时从15世纪开始这里先后受到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的统治,19世纪初沙俄开始介入巴尔干地区。最终导致原反土耳其的巴尔干同盟瓦解,巴尔干分成两大同盟:一方是塞、希、罗,支持的是俄国;一方是保、土,支持它的是奥匈,奥匈后面是德国;塞尔维亚势力和威望大增,加剧了奥匈对塞尔维亚的仇视和矛盾,并最终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冲突。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前提。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基本矛盾有:法德矛盾、俄奥争夺巴尔干的矛盾、英德矛盾。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纠葛和重新组合,形成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个别国家间的冲突,极易引发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在一战前已经剑拔弩张。各帝国主义国家在鼓噪和平的同时,积极进行扩军备战,各国的军备开支都十分庞大。德国为了扩充军备,军费猛增,1914年达32亿马克,奥匈为8亿马克,英国为14.5亿马克,法国为15亿马克,俄国为18.3万马克。两大军事集团都大力扩建陆军。战争开始时,德军230万,奥匈为140万,共计370万,法国为180万,俄国为340万,包括英国、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和比利时在内的协约国总兵力为580万。
在海军方面,以英、德最为突出。英德展开疯狂的海军造舰竞赛。1883-1908年德国的海军军费从4600万法郎上升为43600万法郎,增加了9倍多,而英国则从27000万法郎上升为81100万法郎,增加3倍多。1905年初,英国有44艘战列舰,法国12艘,德国16艘,1908年英德无畏舰的比例是4:3,1914年大战爆发前,英国有大小军舰 688艘,德国有391艘。
萨拉热窝谋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处于封建政治、经济形态晚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可避免地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奥匈帝国自19世纪后半期起,就在巴尔干半岛争夺势力范围,为此与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产生激烈矛盾。1914年6月奥地利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以此进行军事恫吓,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齐普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 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序幕被揭开。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俄、法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而德国竭力怂恿奥匈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奥匈帝国借“萨拉热窝事件”对塞尔维亚提出了最后通牒,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8月1日-6日,德、俄、法、英相互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帝国主义各国参加一战都抱着自身的政治企图:就德国来说,其战争的目的在于削弱英法力量,并且重构欧洲的势力范围,组建新的民族国家,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另外,在非洲打破旧的殖民体系,建立德国庞大的中非殖民地。俄国的战争目标是占领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控制黑海海峡,并进而控制中东地区。法国的战争目的是重新夺取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与洛林,全面地削弱德国,确立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英国的战争目的是打败德国,解除由于德国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对英国世界国家地位的威胁。日本参战则是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以及太平洋上的岛屿与势力范围。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建立在地中海的霸权。在英法帝国主义的拉拢下,最终脱离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既包含了塞尔维亚人民与奥匈帝国之间民族独立与民族压迫的正义与非正义斗争,也包括了奥匈帝国以及德国等同盟国集团为一方,与沙皇俄国、法国、英国协约国集团为另一方,两个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内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