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制度演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08:49:18
中国皇帝制度演变中国皇帝制度演变中国皇帝制度演变“皇帝”这一称号渊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

中国皇帝制度演变
中国皇帝制度演变

中国皇帝制度演变
“皇帝”这一称号渊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皇帝制度自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开始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它经历了由初创、初步完善、完善成熟、进一步发展、强化、消亡这一演变规律.   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为一套内容广泛,目的明确,旨在维护皇帝权威,保证皇权行使的完整制度.其特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有: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以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中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切内政外交以及和战等大政均由皇帝裁定.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第四,全国的人口、资源都是皇帝拥有的财富,可以全权支配.
  创立和逐步完善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皇帝制度从初创到初步完善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秦灭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自此,五行相克的学说便成为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理论依据.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圣而又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的结合,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原则.   第二,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刘邦令著名儒生叔孙通率其诸弟子共定朝仪,“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公元前200年,值长乐宫新建成,诸侯群臣朝贺之际,开始实行朝贺大礼.统治者大力加强礼的建设,使礼成为维持社会和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以礼入政、入法,提倡“礼本刑辅”,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礼治的理论,宣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卑上下等级关系,使之成为指导立法、司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第三,皇权是在排除来自各方面的侵扰之后得以巩固的,它经历了与各方面政治势力的较量和斗争. 隋唐时期是皇帝制度的完善并成熟时期.隋开创重新统一的局面,皇帝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隋以前的尊号只有“皇帝”二字,当时认为这已经充分表达出世俗最高贵尊宠的内容.到唐高宗李治时,群臣给他上号为“天皇”.意味着比一般皇帝的专门称谓更高一阶,是为上尊号之始.自此以后,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   在庙号和陵寝方面,唐代以前,帝王庙号是根据故去的皇帝在本朝代的治绩和地位来评定为“祖”或“宗”的,并不是每一个帝王都能享有这种“殊荣”.从唐代开始,确立了开国之主称“祖”,以后所有君主一律称“宗”的庙号制度.   在礼仪制度方面,隋文帝时由太常卿牛弘修定的《五礼》130 篇,唐太宗时制定的《贞观礼》138 篇.唐高宗时制定的《显庆礼》130 卷,唐玄宗时制定的《大唐开元礼》150 卷.篇目卷秩越来越多,礼规也越来越细密.诸礼的共同特点就是集中突出皇帝的威仪.   在符玺和诏敕方面,秦汉皇帝有六玺,隋以后确立皇帝八玺制度.八玺名称不同,用处也不同. 在皇位继承方面,这个时期的统治者不断加强和完善皇嗣的建置和管理.隋唐制定了隆重的册立太子的礼仪,设置了规模庞大的东宫官署机构.   后宫制度和外戚政治方面,隋唐时期的后宫嫡庶等级制度更加严格,后宫制度也臻于完备,尤其是皇后的地位在前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从《大唐开元礼》看,《五礼》之中有关皇后、皇太后的礼节规定占整个篇幅的近六分之一,增加了前代所没有的“皇后受群臣贺”和“内外命妇入朝皇后”的朝仪. 这个时期,在皇帝制度其他的各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完善.
  进一步发展
  宋元则是皇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在礼仪方面,宋徽宗时续修《政和五礼新仪》230 卷等 在符玺和诏敕方面,宋代更加严格用玺制度,“应合用宝,外符室郎具奏,请内符宝郎御前请宝,印讫,付外符宝郎承受”.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内外相互牵制,防止其中生有弊端.   在宋代皇后地位更加突出,这实际上也是皇权提高的折射.宋代皇权膨胀,皇后的地位水涨船高.当时,还确立了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自宋太宗以后,新皇帝即位之初,皇太后垂帘听政成为固定的制度. 在外戚制度方面,宋代则采取了比较好的措施.史称“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 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助之贤、母范之正”,其实,这不外是吸取汉、唐的教训,大力强化礼制,加强对后妃思想和活动的约束控制的结果.宋代对外戚仅赐给一定的身份荣誉和钱财,不给以实权.按规定“当时无外姻辅政者”.   在宗室制度方面,“宋承唐制,宗王襁褓即裂上而爵之.然名存实亡,无补于事.降至疏属,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学有教,郊祀、明堂,遇国庆典,皆有禄秩”.宋代对于宗室给以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就是不给权力,几世以后宗室便与士庶之家基本相同了.
  加强与巩固后的成熟
  发展期过后紧接着就是强化期,而清代则将皇帝制度强化到了颠峰.而这一时期也是皇帝制度的消亡时期.   清朝极力提高君主大权,从制度上保证全国统治权力高度集中.在这方面,清王朝远远超过以前的各个王朝,然而同时,帝制社会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愈益尖锐.   在皇位继承方面,皇族争夺帝位的斗争非常剧烈.在雍正帝时期,除了采用非常残忍的屠戮迫害的办法以锄灭政敌外,还从根本上决定废除了以嫡长制为前提预立皇太子的办法,改行密建皇储的制度. 这种制度的确立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是对2000 年来历代王朝立嫡长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的一次突破.在当时,要这样做,是需要有很大的胆识和勇气的.从其效果来看,雍正的做法较之立嫡长为太子的老办法是有明显优点的,嫡长子被取消了注定当候补皇帝的资格,有时在诸皇子中多少也能起到激励上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