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举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7:10:54
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举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举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举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楼主是北科的吧,呵呵,
⑴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⑵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不仅要形成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
⑷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即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仅够补偿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因此,只要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就能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
⑸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企业通过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利用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伸缩.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制约.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的,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先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如果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这个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但由于市场竞争的规律,超额剩余价值一般难以持久.当整个行业都采用了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也便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回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变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生产力不断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也就日益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