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读书方法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9:53:15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是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是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是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学苦读,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战争空隙争分夺秒地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更加嗜读.毛泽东的故居中南海就像个书天书地,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厕所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他利用上厕所的时间,把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等书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毛泽东也总是带着几箱子书.直到重病临终之前,毛泽东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在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泽东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据医疗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书,他又昏过去了.10多个小时后,毛泽东在书香味中离世了.
毛泽东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是他成为伟人、作出丰功伟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数十年的读书生涯中,毛泽东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毛泽东常常论及读书与学习,其相关思想非常丰富.毛泽东是怎样论读书与学习的呢?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学要胜古人.在毛泽东早年所作的《讲堂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在现实中,毛泽东也确实是才胜今人,学胜古人.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立志探寻宇宙的大本大源,想读尽天下书.从1920年开始,毛泽东到北京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后,就开始潜心钻研,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并完成世界观的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依据中国国情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于革命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创立了伟大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并且,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继孙子兵法后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同时,毛泽东在哲学、诗词、书法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二、积学贵有恒.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曾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持之以恒.他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化用明代学者胡居仁所撰的对联).这副对联体现了毛泽东对积学贵有恒精神的称道.毛泽东之所以成就为哲学家,是他终生注意研习哲学的结果.例如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主席的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亲笔作了3000余字的摘录,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
三、书要反复读.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对喜欢读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类以及文学类的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如《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都读了10遍以上.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读得更仔细,并且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
四、广收博览.读书广收博览是毛泽东一贯提倡和践行的.毛泽东在给秘书林克的信中曾这样说:“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这句话其实也是毛泽东的经验之谈.他自己的读书范围就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到马列主义著作,从古代作品到近人新作,总之,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报刊杂志,都在毛泽东的涉猎范围.
五、系统钻研.毛泽东提倡博览群书,同时又提倡认真研究、系统掌握书本知识.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更是号召系统研究.他曾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他还强调:“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六、勤动笔墨.勤动笔墨是毛泽东读书时的一大特点.毛泽东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研读德国伦理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毛泽东就曾在书页上写有12000字的读书批注.在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所读过的哲学教材书页上都留下了许多阅读符号,如横线、竖线、斜线、波浪线、三角、方框、圈、点、勾、叉及问号等.此外,毛泽东在读书时,还细心地改正了原书中一些排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在建国以后,毛泽东读书时作批注亦不少.
七、学思结合.毛泽东这一主张与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一致.青年时期毛泽东就曾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他说:“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与这种陋习相反,毛泽东在读书时善于独立思考.尤其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毛泽东把所读之书放置在一个恰当的历史背景中,注意把握所读之书形成的时代特点、社会条件和作者的成书条件、写作动机、指导思想和目的,弄通读透书的内容.他以自己特殊的价值取向,从书中鉴取历史兴亡之道,通过品评历代政事,臧否人物,吸取经验教训,悟出自己所需的为政方略,并在同古人的对话中激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
八、不闭门求学.毛泽东主张,求学要结合社会的实际,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正是为了践行开门求学原则,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五县的农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在广泛和深入调查农村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九、学离不开问.毛泽东认为学习不仅要善于读死的书本,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他主张学孔夫子的“每事问”.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批评许多领导者,一接任新的工作就喜欢宣布政见,一遇到困难就叹气、恼火,而不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要了解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十、要善于挤和钻.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曾说:学习可以想法子解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这就是向木头“挤”,木头让了步.另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毛泽东是“挤”和“钻”精神的提倡者,更是实行这种精神的模范.青年时期他曾在路灯下看书,甚至躲在厕所里看书.建国后他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但仍利用饭前饭后、节假日、旅途间隙读书.1975年,毛泽东的眼睛做手术后,视力有所恢复,又开始了大量阅读,有时竟然一天读上十几个小时,甚至躺在床上量血压时仍手不释卷.
十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毛泽东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事实上,毛泽东对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这两者都作出了表率.学而不厌首先表现在毛泽东长年坚持阅读马恩列著作及许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文学、史学等专著.毛泽东同时是诲人不倦的导师.无论是在湖南一师附小任教,还是在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讲课,毛泽东都能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生动、活泼,且循循善诱.
十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家,他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不仅把理论与实践比作箭与靶的关系,更把对理论的应用或实践本身看作是更重要的学习,故他提倡在实践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