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如题...要一个具体的故事,要简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9 07:36:23
简述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如题...要一个具体的故事,要简短
简述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
如题...
要一个具体的故事,要简短
简述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如题...要一个具体的故事,要简短
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几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曹操声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他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事后我有重赏.”那个倒霉的侍从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曹操,曹操遂大叫“心动”,令人将那个侍从拿下,果然从其怀中搜出了利刃.曹操立即令将那个侍从斩首,可怜那个侍从至死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死的.
曹操杀粮官以塞众口的故事.在与袁绍对峙时,军中粮草已尽,曹操生怕士兵们因为吃不上饭而生变故,乃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粮官说:“分发粮食时可用小斛代替大斛.”曹操高兴地答应了.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肯定瞒不过将士们,军营里顿时议论纷纷,皆骂曹操骗人.其实曹操何尝不知此法难以欺众?对此他早已胸有成竹.他对粮官说:“我要借你的头以平众怒,不然事情不好办.”遂将粮官斩首,令人挑着粮官的头在军营中示众,血淋淋的脑袋上还贴着曹操的亲笔判词:“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将军粮不足的责任推到了粮官的身上.众人见曹操已经将“贪官”斩首,也就消了气.
“代人捉刀”指代替别人做事,多指代人写文章.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三国的许都(今许昌).
曹操将要见匈奴使者,觉得自个长得不够帅,怕匈奴使者笑话,不能震慑匈奴人,就让当时的美男子崔琰代替他,坐在魏王的位置上.曹操假扮侍卫,握刀站在崔琰的身边.据说这崔琰声音宏亮,身材高大,眉目疏朗,胡须长到四尺,看去又威风又稳重.曹操想这样的人足以震慑匈奴了吧.接见过后,曹操不放心,就派人私下里问匈奴使者:“看我们丞相是什么样的人?”(《世说新语》上称其为魏王,应该是错误的.崔琰因为反对曹操晋升魏王被处死,假扮曹操时,曹操还不是魏王.)匈奴使者回答说:“丞相文雅不是常人.然而,坐床后面站的那个握刀的人,才是大英雄.”曹操听了汇报,大吃一惊,大概是怕使者把崔琰当作他汇报给匈奴单于,误导了匈奴单于,就派人将使者杀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一瓜杀三妾” 等,透出曹操凶残的一面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操下令军队保护好庄稼,他自己的马却被鸟惊起而踩踏了庄稼,自己当然不能杀自己,于是割发代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曹操这个政策的出台前后。当时,汉献帝经过了董卓将他挟恃到长安,后又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好不容易被韩暹和杨奉救回了长安,可已经被吓怕了。当时汉室不兴,典籍尽失,连皇帝的面子都没什么人去理了。当汉献帝他们被韩暹、杨奉带回洛阳的时候,人都快被饿死了。汉献帝这时候先想到的是吕布,他发昭书,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和平陶侯,请吕布去勤王保架。可是吕布也饿的够呛,有心...
全部展开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曹操这个政策的出台前后。当时,汉献帝经过了董卓将他挟恃到长安,后又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好不容易被韩暹和杨奉救回了长安,可已经被吓怕了。当时汉室不兴,典籍尽失,连皇帝的面子都没什么人去理了。当汉献帝他们被韩暹、杨奉带回洛阳的时候,人都快被饿死了。汉献帝这时候先想到的是吕布,他发昭书,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和平陶侯,请吕布去勤王保架。可是吕布也饿的够呛,有心无力,所以给汉献帝回书,说自己找到粮食就去。汉献帝想等你找到粮食我就饿死了。正没办法的时候,派去找吕布的使者对汉献帝说有个叫曹操的很有本事,试试找他。汉献帝是抓个稻草就不会放手的,马上就给曹操去了昭书。曹操时在许昌,与众谋士们商量是否迎接汉献帝,许多人对此不感兴趣,有人认为洛阳守将韩暹、杨奉自恃有功于汉室,恐难以控制。唯独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主张迎接汉献帝,他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影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于是,曹操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决定,也是让后世争论不休的决定:将汉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荀彧是个忠于汉室的人物,他鼓动曹操迎汉献帝,并非为曹操着想,纯是欲挽狂澜于既倒、扶汉室于倾危。他想借曹操的手扶助汉室。他真诚地希望曹操能匡扶天下、振兴汉室,他列举的迎献帝的理由有三,即“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后来,当曹操逼迫汉献帝封自己为“国公”,荀彧还要公开反对,认为:“曹公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实是没人能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了,正所谓曲高和寡也。而后人所认识的曹操不过是文人笔下的曹操。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在忠君思想下洗脑过的文人,谁敢说曹操的好话?自然是人云,我云,将曹操贬之又贬,乃至于贬到十八层地狱,不能再贬了,就让曹操在那里受罪好了。我为曹操一哭尔。
收起
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