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物肖像描写的文章要有题目和作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8:12:43
有没有人物肖像描写的文章要有题目和作者
有没有人物肖像描写的文章要有题目和作者
有没有人物肖像描写的文章要有题目和作者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鲁迅先生,显然深谙肖像描写的奥秘,因而,揣摩先生笔下的肖像描写艺术,是我们学习写作、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刻画人物外部形态,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捋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不用介绍,大家也知道,这是《孔乙己》中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描写.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穿长衫的都是踱进屋内坐着喝,孔乙己却是介乎两者之间.“唯一”二字,看似普通,然而正是这两个字道出了孔乙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是总写一笔.人物的身份、地位已蕴含其中了.接下去是肖像描写,身材高大,本可自食其力,但脸色的青白,正是不得温饱的写照.那“伤痕”又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多方猜测,后文已回应了他的偷窃和被打伤.花白胡子,暗示了年龄,“乱蓬蓬”和“又脏又破”点明了他的懒惰、贫困、潦倒.这一精彩的肖像描写,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的外部形态,而且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征.从而成为读者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的一把钥匙.(《孔乙己》)
二、刻画人物外貌,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人物肖像,是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外部表现,好的肖像描写应该是形神合一的,而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阿Q正传》)
阿Q每每发怒时,这癞疮疤便涨得通红,未庄人拿他取笑,他却说:“你还不配……”“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作者写他头上的疮,是在揭出他内心的疮,精神上的疮,“你还不配”四个字,不正是他“精神胜利法”的表露!另外《故乡》中对杨二嫂、闰土,《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也是如此,作者在描写人物肖像的同时,又通过肖像展现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世界.
三、刻画人物肖像,表现人物生活境遇.
社会生活中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写出一个人的生活境遇,肖像描写就要符合人物在不同境遇下的特点.鲁迅《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就是典范.小说中,集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有三次:
第一次是写她在祥林死后的肖像:“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在鲁四老爷家干了一段后,祥林嫂“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后来,当祥林嫂第二次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阿毛后,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她的:“……也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不仅如此,额上还增添了一个“伤疤”.在祥林嫂最后沦为乞丐时,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的:“……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一个乞丐了.”五年的时间,在正常状态下生活的人,外貌是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的.但祥林嫂在封建社会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的勒逼下,已判若两人.不看人物的身世,只从这外貌变化上来看,也可猜测出她苦难的人生经历,第二次似乎只是由“两颊却还是红的”变成“两颊上已经消失了白色,眼角上增加了‘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最后一次的出现,就全然改了模样,“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作者从头发、面容、肤色、神情、眼睛、手中的“道具”等方面逐一写来,笔笔有致,形神皆备,真不愧为大手笔.
红楼梦-------曹雪芹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
名著裏一般都有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