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应该怎样理解?我觉得说燕子无情应该是因为它啄花,因为香巢应该是因为里面有花瓣才变香的.但看蔡义江红楼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1:45:16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应该怎样理解?我觉得说燕子无情应该是因为它啄花,因为香巢应该是因为里面有花瓣才变香的.但看蔡义江红楼梦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应该怎样理解?
我觉得说燕子无情应该是因为它啄花,因为香巢应该是因为里面有花瓣才变香的.但看蔡义江红楼梦诗词赏析里却说是因为燕子离开.因为三月天气会转暖,燕子应该不会离去才对.请高手讲一下怎样解释和上下文通顺,又符合逻辑.
感觉从”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一下子跳跃到“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有点特别突然的感觉.难道是林黛玉想说燕子因为“明年花发还可啄”,而显得无情,不懂惜花吗?如果这样,“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和明年花发虽可啄之间又是什么逻辑关系?
“人去梁空巢也倾”里面,”人去“和”梁空巢也倾“之间是什么逻辑,如果是因果,为什么人去了就一定要”梁空巢也倾“呢?梁空的空做什么解释,是坏掉的意思吗?如果”人去"和梁空、巢倾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那黛玉凭什么一口咬定就会梁空、巢倾呢?这是一种预言吗?到了那一天是谁把燕子的巢捅掉了呢?
坐等优质答案.samzjbook的回答比较合符合我的要求,是从诗本身来讲的,不过我还想等等看是否有更好的答案.因为把“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说成是燕子看到的林黛玉死后的凄凉景象确实能自圆其说,但从字面上看巢和梁确实与燕子的关系更近点.
其它的诗谶说都有点牵强附会,硬往一块凑的意思.燕子怎么可能刚做好窝就飞走呢?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他的诗本身就是精品,不可能为了一个诗谶把一首好诗改得不伦不类、上下不通的.这四句话应该是能和上下文形成一个明确的逻辑关系的.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应该怎样理解?我觉得说燕子无情应该是因为它啄花,因为香巢应该是因为里面有花瓣才变香的.但看蔡义江红楼梦
应结合前面四句进行理解,“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和“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是同义反复,“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和“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是同义反复.
燕子的无情是林黛玉自己的感受,就象柳丝榆荚只顾自己芳菲,不顾桃飘与李飞的凄凉.林黛玉正在自伤身世,燕子却在大秀恩爱.丝毫没有同情心.当然也有怪燕子不懂得惜花的意思.燕子不懂得欣赏花的美丽,把花儿啄去做窝.诗文中黛玉一直以花草自比,无论是桃花还是柳絮,都一样的委之泥尘.这正是她对美丽,对青春的留恋,也是对无法挽留的悲哀的深深写照.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其实就是说燕子明年还会来啄花儿修补它的小巢.但来了以后却是一幅“人去、梁空、巢也倾”的景象.
人去、梁空、巢也倾是并列的关系,说的都是曹家被抄家后的惨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本是仙女转世,所以对自己的命运是非常清楚的.看到残花,早已预见自己的悲惨结局.这也是红楼梦惯用的手法,通过一些诗句对人物的命运进行揭示.
“人去梁空巢也倾”说的都是曹家被抄家后,燕子眼中看到的凄凉景象.
至于人去之后为什么梁空巢也倾.建议看一下《十五从军征》,里面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描写.家里长时间无人后,无论屋上、地下,都是一片残破的景象.既然能够“雉从梁上飞",那把燕子的窝碰翻也不无可能.燕子的窝也可能被别的东西破坏掉.如果屋里没有人住,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曹雪芹只是采集了一些意象,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并不一定需要强调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他写书的时候,家里已经被抄过好久了,而林黛玉作为有预见能力的女神,她眼里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虽说”明年花发“,也未必就是明年.也可能好几年以后.所以也不要过于钻牛角尖.大致有这么一个脉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