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08:48:38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中美谈判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扫清了最大的障碍.虽然中国加入WTO的其它谈判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有关申请程序还有待最终的审议通过,但是中国近期加入WTO之事已成定局,指日可待.
加入WTO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基本国策之一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在清醒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为积极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妥善处理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打击"台独"势力的气焰进行的战略抉择.加入WTO必将对我国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完善有关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素质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使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近一个时期,加入WTO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必然提及的热门话题.人们在进行各种利弊分析,估计未来的形势变化,关注我国民族产业和企业的命运,忧虑国家的经济安全.人们争论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加入WTO的意义和代价方面,而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这就是:中国加入WTO最大的好处、最直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的企业和经营者应该怎么应对.
中国在现在的局势下加入WTO,最大的好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要大幅度地推动改革开放,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才是现实中国的出路.
入世就是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只有一套规则,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则办事,就无法推行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和规则,而中国的经济体制能不能和世界通行的市场机制接轨,是关系到改革命运的大事.加入WTO后,可以在国际性合约的约束和压力下建设和实现完整的市场规则.
过去我们虽然已提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实际上只是实现地域上的全方位开放,某些行业和产业仍然是关着门,尤其是服务业中的主要行业基本上关着门,最多开了一道门缝,而当今全球一体化过程最重要的领域就是服务业一体化带来的快速发展.外资只能把钱投到中国的一些轻工产品中,搞所谓的"重复建设",而我们在改革中相对滞后的银行、保险、电信等服务业全世界都在开放,如果我们硬是关起门来,不对外开放,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这次中央下决心对整个世界开放一些更大的领域,就是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未来的经济成长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最为重要.各行各业对加入WTO的利弊都已进行分析,以尽可能避免加入WTO后带来的消极影响.但我国的企业应更着重从积极方面考虑如何利用更加开放、更加合作的国际经济环境来发展经济.因此,入世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加速改革、深化改革,包括企业要按国际规则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应以进一步改革来应对市场开放后的激烈竞争的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
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的企业和经营者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国将因加入WTO而使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使市场资源进入国际间优化配置的总渠道.中国的优势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和外国的优势资源如资金、技术、管理等进行优势互补;二是可以消除外国的歧视待遇,可以把贸易争端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从而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中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附加价值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但是低劳动力成本较有竞争优势,在过去许多国家采取的贸易歧视政策面前,我们的许多低附加价值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不能较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会对中国的产品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为中国的企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为中国企业和经营者获得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和高新技术提供便利条件.
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后,不仅其他成员国要向中国的企业开放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市场的更大开放.外国的商品,外国的企业和经营者将会较方便地进入中国市场,同中国的企业和经营者展开竞争.可以预见到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非常激烈、甚至非常残酷的,这对中国企业和经营者,尤其是对中国的幼稚产业,将是巨大的挑战和沉重的压力.从我国企业和经营者长期置身的经营环境和自身条件来看,各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技术基础、管理基础、经营者素质基础等方面都远远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就现状而言,基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和经营者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也就是说加入WTO对中国企业的挑战不仅来自国际竞争者在产品、规模、技术方面带来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外体制上的压力.
在20年市场经济改革的历程中,我们的国有企业早已面对着激烈的国内竞争,但是,为什么他们仍然不能在国内竞争中培育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亏损面越来越大;为什么我们的民营企业总是在小规模、小作坊的经营方式中打转转.上述现象为什么会普遍的、大面积的出现.只从企业出发恐怕难以说明问题.正如一个班里只有一两个差生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学生自身有问题,而一个班里只有一两个好学生却可能是学校的教育体制、老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一样,我们的企业普遍出现同样的问题,不仅是企业自身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体制有问题.
体制问题表现在政府方面就是:(1)政府的行政意志凌驾于市场经济规律之上,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干预甚至包办,如1998年民航总局禁令机票打折,由有关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出面组织的所谓行业自律价,政府拉"郎配式"的企业合并和重组等等.(2)政府虽然大力提倡发展民营企业,但是口头的承诺多于实际行动,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政策方面一直得不到同国有企业同样的公正待遇,得不到应有的扶持,更无法于外资企业得到的政策优惠相提并论.(3)政府在对外开放市场的同时,却没有对内开放市场.我们在金融,通信等产业上一直不鼓励对国内民营资本的开放.这些体制问题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做事束手束脚,在应对市场竞争的同时,还得应对政府部门的各种干预,无法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我们的民营企业只能在政策夹缝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只能依靠自己蚂蚁搬大象式的资金积累来实现规模扩张.企业的闲置资金只能在一些有限的投资领域进行大量的重复建设.
体制问题表现在企业方面就是:(1)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把自己定位为政府意志下的生产车间,只从事产品的生产.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极为薄弱.(2)国有企业在政府的长期包办和保护下,经营机制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追求是被动的,是为了达到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企业本身并没有意识到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3)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外部支持和引导,存在盲目投资和急功近利的倾向.
中国企业面临的体制约束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障碍,即使WTO能够为我们的企业提供极大的机遇,企业的内外体制约束也将阻碍企业将机遇转化为自身的优势.而这正是国外企业的优势所在.因此,表面上看,加入WTO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加入WTO本身带来的,而是中国长期积累下来的,就是不加入WTO我们也要改,加入WTO只是使这些问题更为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而已.加入WTO,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最主要的好处不是获取更多的外国投资和进出口机会,而是对改革的促进.简单地说,它让我们知道了朝那个方向改,怎么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产品、规模和经营管理方面采取应对措施,更需要在体制改革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20年来,中国的改革采取的是 "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方式,那些最能直接获益,阻力最小,能立竿见影的改革被排在最前列,一些改革难度较大,在经济生活中处于较为深层的问题被放在最后.现在我们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有石头可摸的浅滩已经趟完,国企改革虽然采取多方措施,几经努力但成效有限.而中国对外开放20多年一个明显的佐证是外资的进入使一大批国有企业效益得到根本改善.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业、某些国有企业的垄断现象也并非靠国内一些举措所能消除.中国只有痛下开放市场的决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立起完全的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形成改革开放的新的动力.
历史给我们这个民族的机会不多了,我们需要调整"渐进"改革的战略,对那些国有的、垄断性质的大企业应当以明确的时间表尽快进行坚决的改革,必须从现在开始在关键的领域、关键的改革上迈出大步子.
加入WTO已成定局,对中国企业来说,已不是分析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的纸上谈兵阶段了,要抓紧实际时机真刀真枪地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