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几个问题.1.城墙的雉到底是怎样一种单位,怎样计算城墙的面积.这个字作为计量单位出自何因?2.为何题目称“伯”便是对庄公的讽刺?3.“出奔”是何意?为何《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2:09:38
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几个问题.1.城墙的雉到底是怎样一种单位,怎样计算城墙的面积.这个字作为计量单位出自何因?2.为何题目称“伯”便是对庄公的讽刺?3.“出奔”是何意?为何《春
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几个问题.
1.城墙的雉到底是怎样一种单位,怎样计算城墙的面积.这个字作为计量单位出自何因?
2.为何题目称“伯”便是对庄公的讽刺?
3.“出奔”是何意?为何《春秋》中不便称共叔段是“出奔”?
4.能简要概述下春秋初期郑国的发展吗?
5.“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出自何篇?结句用这句话是何用意?
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几个问题.1.城墙的雉到底是怎样一种单位,怎样计算城墙的面积.这个字作为计量单位出自何因?2.为何题目称“伯”便是对庄公的讽刺?3.“出奔”是何意?为何《春
1、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中说,“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过百雉.”古代城墙的高度都按照城市的大小有不同的规定,超过了所应有的规格就是“失礼”的行为,这里是隐射共叔段有使自己封地取郑国都城而代之的野心.
2、孔子春秋原文为“郑伯克段于鄢”,伯是大哥,这里是反讽,本是兄长,却没有履行好对弟弟教育的责任.
3、出奔是逃跑,逃到外国(即“共”)避难.原文“不言出奔,难之也”说得是,孔子不说共叔段是逃亡到他国,是在责难郑庄公(“难”是责难),隐射郑庄公逼走共叔段.
4、郑国,别名奠国,国君姓姬,伯爵.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诸侯国.
根据百科原文,我概括一下就是,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个国君.第一个国君郑桓公是周宣王封的,然后在桓公三三年看出西周将亡,于是举国搬迁至东虢国和郐之间.(原本郑桓公搬迁后郑国首都在“京”,就是共叔段的封地.)后来郑桓公灭掉了不少邻国包括东虢国(“虢叔死焉”的虢叔就是东虢国的国君),将都城迁往溱洧,称为新郑.
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那个)死后,武公即位,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国,建立了实际独立的郑国,定首都为新郑.
郑武公之后就是郑庄公了.一段时间之内,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礼让三分,曾跟随郑国讨伐宋国,甚至求助于郑国.郑庄公时代的郑国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
注:累死我了,括号里都是我自己联系原文的内容……
5、《诗》,就是《诗经》,具体引自《诗经·大雅·既醉》,至于目的,大概是升华主题吧,歌颂纯孝之人,倡导孝道,毕竟这篇《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未尽教育职责,共叔段没有尊重顺从兄长,武姜又偏袒自私,虽有之前祭仲子封等忠心为主,但终归不是很……积极向上?(好吧最后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确定……只是自己理解的.)
我真的打了很久啊……没有多少复制粘贴,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写的.我买的是凤凰出版社的古文观止注评版本,很多注释都是借鉴的这个上面.我们上学期才学的这一篇左传,所以还算熟悉啦!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