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13:07:30
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记得小时

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
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

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
记得小时候,爸爸就偶尔和我说关于中国的历史.那时,令我崇拜和尊敬的就是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在历史课上学的由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事件,更让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华民国国父”更加地敬佩.
辛亥革命是指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也是自 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武昌起义成功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辛亥革命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过,这不能说辛亥革命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后来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篡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这也是辛亥革命的遗憾.不过,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进步发展,促进民族的团结发展,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这还是不变的事实.
转眼之际,已经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了,现在的中国,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但是孙先生说过:“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有义务有责任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好好建设我们的祖国母亲.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电各省都督,告以汉阳失守,请速派兵来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省代表会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开第一次会议,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   1911年 12月1日 鄂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会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沪各省代表开共和联合会大会,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并推大元帅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议和条款四条,以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议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袁次日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议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军开代表会,公举程壁光为海军总司令.海军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议事厅开始举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国驻沪总领事照会南、北和谈代表速定和议.   1911年 12月25日 孙中山归国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凯拒绝接受“南北和谈”商订的国民会议召集办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袁世凯准唐绍仪辞职,并电告伍廷芳以后直接电商南北和谈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隶滦州新军起义.   1912年 1月2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结束了满清二百六十九年的帝政统治.九十年来,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无论在1949年之前或者之后,都受着政治结构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规约,成了证明某种“历史必然性”的教条.与此同时,大量的史料或被尘封在档案馆里,或被当事人带进了坟墓,许多缺乏见证的历史事件成了千古悬案.而被灌输了“历史必然性”思想的一代青年,或以虚无主义对待历史,或以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历史,放弃了对辛亥革命这一偶然性事件的探索和对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追问,放弃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宪政进程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沉溺在抚今追昔、缅怀先圣的感慨之中.未能把辛亥革命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丰富的史料出发,作宏观的实证研究,这是‘历史学家’和民众虚妄精神的根源.
我们认为,一个事件只是一个偶然性的过程,就像突然崩塌的山体使河流改道、彷徨于林间叉道的游客步入迷途一样,当事人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外力卷进了事件,在惯性的推动下,在无数变量的作用下,成就了历史.个人的历史如此,国家的历史亦如此.所谓历史,只是一连串随机事件产生的结局,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并不存在道义上或客观上的所谓“必然性”,如果事件在变量的作用下在另一种时间、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历史的进程将会改写.探索偶然事件对历史进程多样性的影响,是历史研究的永恒的魅力.鉴于此,我们把辛亥革命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偶然事件,以它为原点,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对沿不同维度发展的可能性作全新的考察,揭示它对中国宪政史的影响程度,探究历史多样性背景下中国宪政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