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干什么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2:23:21
大年初一干什么呢?
大年初一干什么呢?
大年初一干什么呢?
元旦,北京人俗称"大年初一".家庭中团拜之后,男子在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出外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清代拜年形式较复杂.这是由于各个阶层人士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带来的习俗也不一样.拜年也称"辞岁".有特殊关系的人,新年辞岁是必须遵例而行的.如京师大臣必须给皇帝辞岁;王公府第中的"包衣人"、"府哈喇"必须给本府主人辞岁;本族的晚辈必须到设有"杆子"、"板子"、"影堂"的族长家辞岁;无论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必须到岳父家辞岁等.
除了上述情况外,即是一般的NFDBE戚之间、同行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的拜年.在拜年过程中,凡遇年长者,须三叩头.叩头方式旗人、汉人亦有不同.旗人只叩头不作揖,而汉人在叩头前后均作揖.在拜谒过程中,如主人不在家,就向该家中堂上首叩三个头,犹如主人在上,叫"朝上磕".在京郊农村,有的主人虽在家,也有"朝上磕"的,主人在旁答谢.如系平辈受拜之家,须择日回拜.
清代的官场中,对拜年较为重视,为了不徒劳往返,便举行"团拜".这种集体拜年好处很多,故其生命力也较强,民国之后更为盛行.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60年代,各单位、团体、工厂等,每逢春节,除举行会餐外,还有团拜之风.其实在节假日人们互相走走,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是件好事,但不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也出现了新形式,如电话拜年,既快又好,互不耽误,有发展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老北京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各家妇女不到"破五"不许出门送贺,即便很近的邻里,只能在院中说话,也不许进屋,即所谓"忌门"之陋俗.每当除夕夜,院内铺上芝麻秸时起,即等于宣布"忌门"开始,正月初六,妇女才开始互相道贺.
元旦期间,除上述"忌门"之外,其他还有许多陋俗和禁忌,其中有的毫无道理,甚至很可笑.明代习俗,新年五更忌讳在床上打喷嚏,如果在床上打了喷嚏,则主今年要生病,若要打喷嚏时,须急速下床.除夕夜,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应,说这是鬼在叫你.新年之始,洗漱后的第一件事,是到街门内偷听街上行人的第一句话,以卜来年之凶吉,谓之"听忏语".将一枚小钱包在饺子里,谁吃到它,主谁一年顺利.将门栓或木在院中连续抛扔三次,叫"跌千金".有些习俗流传甚长远,如一旦打碎器皿,快说"岁(碎)岁平安".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财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还有不准吃药的习俗,否则会一年生病.(其实需吃药者,已经生病了,耽误病情,岂不更重!)至于大年初一须吃素,现在可能很少见了,谁家不是大鱼大肉.
有些习俗更显无聊,如不吃稀饭,否则出门会遇大雨;出嫁后的女儿,此时不可回娘家,否则会将娘家吃穷.不许与人争吵,否则一年不交好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许骂街,否则今年要倒霉……,这些禁忌虽属无聊,但可避免,只是小孩子们不懂事,不管禁忌不禁忌,一不顺心,难免口出"秽言".如何对待这种"童言",人们也想出了绝妙的解法,用毛草纸(现在的卫生纸)擦嘴.含意是把小孩嘴当屁股,说话如放屁,不算数.
无论有多少禁忌,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心情总是愉快的,因为节日的气氛及景象太令人兴奋了.新年新岁之时,每家都在展览自己的年货,所以菜肴都很丰富、酒醴齐备,新正拜节要奉节酒三杯,真一时之快事也.
一般贫穷之家,也尽自家之能力,把年过好,虽然贫富之间相差悬殊,规模形式也差异甚大,可是良辰美景人人可得,贫贱富贵各得其乐.各人按各人的财力和爱好来寻找节日间的乐趣.有些"观景"是根本用不着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