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7:50:29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标准.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之道大致可理解为,为人做事当恰如其分,既不能“不足”也不能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标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之道大致可理解为,为人做事当恰如其分,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
朱熹注: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庸之道,决不是如有些世俗观念所说的折中、妥协和无原则.
中庸之道也不是古板教条的,它要求做事为人,没有、也不应当采取某一不变的固定姿态,不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应当坚持“义”的原则(不是简单的“讲义气”的义),根据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要特别注意,这决不意味着办事做人无原则和见风使舵.)
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
“中庸之道”实在高明,更限于本人水平有限,难以几句话讲明中庸之道,希望更详细具体了解的读者,请阅读《中庸》(原文)、《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和《南怀瑾选集》等大家之见并深思慎取.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引自月牙山人《中华心法》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中庸》原文之中,对中庸的定义如下:“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就是和.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这也是古人把中庸解释为不偏不易的出处.展开来说,古人言“圣人不动情”即内心不发生喜怒哀乐的情绪,始终是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此为中的状态.动情时,也始终用平静安宁祥和的内心来控制情绪,不被情绪所牵引和左右,此即“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标和修行标准.

中国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就是“合适”,就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