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法律思想 主要内容 具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6:41:45
孟子法律思想 主要内容 具体
孟子法律思想 主要内容 具体
孟子法律思想 主要内容 具体
孟轲的法律思想是为实行“仁政”服务的.他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法家的“法治”,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孔丘的仁、礼法律观和“人治”思想,同时将儒家法律思想置于“性善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体现“仁政”的立法、司法主张.
一、与政治法律结合的“仁政”说
(一)仁义出自人的本性
孟轲突出仁、义、礼、智,将其作为四大伦理范畴,同时用“性善”论进行论证,使之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最高原则.
与孔丘相比,孟轲的仁义礼法在内容上没什么大的变化,他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人性上对伦理原则进行了新的论证.孟轲把伦理完全说成人的行为规则,从而大大缩短了伦理与法律的距离,使二者在行为规则方面统一起来.第二,把仁义原则绝对化.孟轲则指出,“圣人”与“庶民”在人性上是一致的,只要认真地修养返性,任何人可以成为尧舜那种的“圣人”.
(二)强调“教以人伦”,“事亲孝弟”
孟轲坚持孔子的伦理法律观,重视道德感化的作用,认为要想使人们遵守统治秩序,主要靠教化而不应依靠刑罚.和孔子一样,孟轲也将“孝悌”作为仁义的基点,在实行时应先己后人,由亲及疏.为了说明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和统治的合法,孟轲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他又发展了孔子的“君使臣以礼”和“正己”思想,强调君主必须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将仁义原则置于君臣、君民的从属关系之上,使儒家的法律思想显示出限制暴君苛政和反对专制的积极性.
“教以人伦”的实质是维护封建宗法的等级制度,对“人伦”的违背就是最大的罪过,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二、“仁政”在法律思想上的表现
“仁政”是孟轲思想的核心,孟子论法就是以“仁政”作为指导,团绕着“省刑罚、薄税敛”这一中心而展开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经界”,保障土地私有
孟轲认为要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止兼并,运用法律的强制力量保障各级贵族以及庶民百姓对土地的私有.
孟子主张“仁政必自经界始”,把维护土地的私有作为政权和法律的首要任务.
(二)“薄税敛”,征收赋税徭役有定制
为了得到民心和发挥教化的作用,孟轲认为最根本的办法是在经济上“推恩”于民,给人民以基本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利益,同时“取民之于有制”,限制过分地剥削.
“民有恒产”是指保证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是孟轲在探讨犯罪的原因之后得出的结论.
(三)“省刑罚”,反对繁法苛刑
孟轲强调仁义治国,同时也不否认法律的作用.孟轲主张“省刑罚”,“不嗜杀人”.(可隐藏,需要时打开:开始)“省刑罚”即减少刑罚方面的规定,减轻刑罚的危害程度.“不嗜杀人”即慎重地运用死刑,不依靠杀人来维持统治.(可隐藏,需要时打开:结束)
三、“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
孟轲坚持儒家“人治”思想,强调君主个人的作用,认为君主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实行仁政的关键,因而把君主置于法律之上.
(一)国家的治乱,取决于“圣王”、“贤臣”
(二)“惟仁者宜在高位”
因此,孟轲将仁义原则置于君臣、君民的从属关系之上,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观点.一方面,他认为君臣之间并不是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像“手足”与“腹心”、“国人”与“犬马”那样的对等关系;另一方面,他认为君民之间虽然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从争夺天下的角度来看,取得民心显然比君主更为重要.
孟轲的暴君可以“放”、“伐”和“民贵君轻”思想为“德治”和“人治”思想增添了新理论,不但是对当时法家维护君主专制的“法治”的一次迎头痛击,而且是对儒家忠君思想的重大修正,是古代思想中具有民主性的进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