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气(“浩然之气”):结合孟子、苏辙(或正气歌、梅花岭记等)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修养与气质(或浩然之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5:07:18
.如何养气(“浩然之气”):结合孟子、苏辙(或正气歌、梅花岭记等)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修养与气质(或浩然之气).
.如何养气(“浩然之气”):
结合孟子、苏辙(或正气歌、梅花岭记等)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修养与气质(或浩然之气).
.如何养气(“浩然之气”):结合孟子、苏辙(或正气歌、梅花岭记等)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修养与气质(或浩然之气).
孟子·浩然正气
我们小时候念过文天祥的正气歌,第一句话就是天地有正气,当时的我们也不太了解,后来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看到美国人就把天地有正气,翻译成英文,它翻成正确的空气,当时我看了觉得太离谱了,因为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气,它不是指空气而已.它可以指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天地有正气,所指的是一种正义的精神.
那么这个思想来自于孟子,孟子他有很多学生,学生有时候请教老师,说老师,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是你胜过别人的地方.孟子他是一位学者,说话有他的根据,他说我跟别人有两点不同,第一个是我了解怎么判断别人说话的用意,第二个就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我们今天就要谈这一点.学生进一步问,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因为没有人听过,孟子就说这种气很难说得清楚,他说它是最盛大也最刚强,以直去培养它而不加防碍,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这种气要和义与道来配合,没有义跟道,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集结义行而产生的,而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装扮成的.如果行为让内心不满意,它就萎缩.
孟子讲了很长一段,这边只是前面一部分.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孟子所谓的气要培养的话,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用直来培养,直这个字我们在讲到孔子,到了孟子一再强调,它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真诚,一个是正直.真诚由内而发,正直是能够对外都还能够有它的合理性,正当性.所以直这个字,真诚而正直用这个来培养我的气,就是你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这一点.
接着它还要配合什么呢?两个字,第一个叫义,正义的义,第二叫道,正道的道.我们都说正义跟正道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义这个字,它指宜,适宜的宜.它是代表什么?代表在各种情况下,你做一件事说什么话,它的正当性是什么.所以义这个字,就比较需要随时用理性做判断.
而道这个字,代表人类共同的正路,所以我们讲到儒家思想的时候,一提到道就是人之道,人类共同的路.那是每一个人都一样的,譬如说你要行善避恶,你要孝顺,你要守信用这些.但是义就不太一样,义是每一种情况你怎么做判断.所以在孟子培养浩然之气,说穿了就是你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它应该不应该做,也就是一种道德实践.
一个人如果说做任何事都问心无愧,都是该做的事,能够真诚而正直,所做的事是正当的,所走的路是人类应该走的路,那这个三个条件具备的话,他就是在培养浩然之气.那这种气根据孟子的说话,他如果真的培养出来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文天祥说天地有争气就从这儿而来的.
那孟子继续说了,他说这种气它是不断的集义,就是不断的集结你正义的行为.譬如说我偶尔做一次,那是不够的.或是说一暴十寒,做几次休个假,那也不行.它必须慢慢的做每天做长期连续下去.那这个义就慢慢让你内心感觉到自己是很充实的,有力量的,叫做问心无愧.到任何地方都非常坦荡.
那么孟子就特别举一些例子,他说你不能只做表面工夫,有些人做好事是偶尔做一下.有人在的时候做一做,儒家思想很强调慎独,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非常谨慎,因为所有修养的工夫都从这里开始.在这个地方孟子也举个例子,他说如果你勉强只做外表的话,就好像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所说的.
他说宋国人,他觉得自己家种的麦子长得太慢了,就把它拔高一点,叫揠苗助长.结果反而使这些麦子都枯萎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说,我最近做得不错,这个月很努力,那就希望立刻有成果,事实上不容易,为什么?因为它是长期努力才有结果.所以儒家讲究浩然之气,他们对气的看法从孔子到孟子,孔子认为有有血气,你这个血气会带来问题,像君子有三界.因为血气未定,血气方刚,血气既衰都不好.孟子就转一步他说我的生命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气跟身体有关,代表各种可能出现的欲望.第二个是什么呢?是我的理想的思考,我的心智,我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作为主导,我的气代表我的身体、我的行动来配合.
这样做久了之后,你就可以排除所有的杂念,把所有的欲望都设法化解.这样做久了之后,我内心里面就充满一种浩然正气.那这种浩然之气跟天地里面,各种力量可以结合,怎么样结合呢?这说起来有点神秘,但是我们都知道谈到人生修养有许多话,没办法说清楚,你如果说没有自己去稍微体验一下,那怎么体验呢?
譬如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认真的做点好事,不要求立刻就有效果,也不要希望立刻就变成不一样的人.任何一个人德行修养就是长期慢慢造成的结果.天下没有一簇可就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尤其在个性的修养上.所以我们讲到说你勇敢面对这样的挑战,你将来修养成功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那么孟子在将来还会告诉我们,可以带来真正的快乐.
如果儒家思想只教我修炼,而没有告诉我说,这个将来会带来一种很特别的快乐,很有保障的快乐,那谁愿意学儒家呢?所以说儒家能够一方面符合人性的要求,我配合直义道,那我又能够得到快乐,那当然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苏辙的“气可以养而致”
语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继孟子“知严养气说”之后,曹丕在《典论》中首先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说的气,大约相当我们今天所说的作家的气质,个性.曹丕认为作家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不是后天勉强可以达到的.苏辙尽管也认为写文章有其神妙莫测的地方,非学力所能及,但是作家的气质却是可以通过修养而提高的.他还以孟子善养其浩然正气,所以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苏辙认为只要作家加强其自身修养,使“气充乎其中”,也可以“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虽无意于文章自圣.这种强调后天修养的思想比去起曹丕的先天决定论,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