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和猴子的生活习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7:34:53
豹子和猴子的生活习性
豹子和猴子的生活习性
豹子和猴子的生活习性
豹子肉食性,猴子杂食性
豹子独居,猴子聚居
豹子和猴子有多种,因地区不一而生活习性有所不同,上述两条是公有的.
¤¤¤¤¤¤¤¤【豹子】是动物中相当成功的猎手.它坚守着自己的领地.是,近年来由于非法偷猎的结果,豹子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从沙漠到雨林,从平原到高原,豹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生存.它没有什么奢求,只需猎物和水.今天,豹子仍然分布在从非洲到东方的广阔区域内.在亚洲,豹子被人类逼得节节败退.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相当数量的豹子.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它们的足迹.在印度的地方.这个国家公园是印度次大陆上仅存的几个没有遭到破坏的野生环境之一.
100万年的进化过程,造就了这种几乎完美的食肉动物.
豹子喜欢夜间活动.在月光下,豹子肚皮下那一条白色的轮廓线显得格外清晰,就是这条线,经常使它的进攻计划受挫.在阳光下,豹子身上的斑点和玫瑰花形图案形成了一层华丽的伪装层.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金色的皮毛上.如果此时它站立不动.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豹子全身只有两处没有保护色:一处是尾巴下面,另一处是耳朵后面,这些白色斑纹使小豹子夜间森林中行走时能够跟上它的父母.
豹子有一种相当奇特的习惯,它总是把猎物拖上一棵树,把它悬挂在树枝上.由此,那棵树就成了豹子的食品贮藏室.豹子可以在它想进食的任何时候,回来享受它的猎物.高悬在树上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它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的偷窃.狮子和猎豹只是偶然爬到树枝上,为的是更好地观察周围的情况.而只有豹子是唯一把树作为家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子最常吃的猎物是羚羊和鸟.
一只雌豹重约50多公斤,雄豹比它重十几公斤.但是它们力大无比,豹子可以把一只比自身体重一倍的猎物爬到树上去.除了人之外,成年的豹子所向无敌.
豹子约有24个品种.各种豹子的差别不大,只是轮廓线和皮毛的颜色稍有差别.每一只豹子的斑点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图案.
豹子每隔20米就离开巡视的原路到树林中去施放些气味.这样孤独的动物竟然也如此强烈地需要与自己的同伴保持联系,真是令人惊异.气味标志着领地界限,警告其它的同伴认清它的活动领域,当然,其中也有求偶和交配的成份.
豹子有两种进攻方式.有时它们伏在树上等待猎物.这种方式有两点益处,猎物很少注意到来自上方的危险;居高临下,豹子的气味随风飘散,不易被对方发现.但也有不利之处,首先是豹子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猎物是否站在树下或从树下通过.其次是树上有不少吵闹的灰猴,它们发出的尖叫声破坏了豹子的捕猎计划.斑点鹿会对猴子的报警迅速的作出反应,并以它们独特的方式向邻近的动物报警.
另外一种是偷袭.在猎物数目较多的情况下,豹子就以偷袭的方式进行捕食.豹子的偷袭本领非常出色.每当看到猎物以后,豹子就一点一点向前靠近,几乎一点声响也没有,因为豹子的爪子上有柔软的肉垫和尖利的爪甲.在到达有利的地形之后,再猛扑上去.然后找一块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地方把猎物隐藏起来,从容地享用自己的战利品.
豹子的皮毛是一层天然的保护色,当它埋伏在树林中,身上的斑点和树荫、树叶混为一体.没有两只豹子的花斑是相同的.由于豹子奔跑时缺乏速度和耐力,因此,它总是愿意呆在密林深处狩猎.利用树叶作伪装,豹子就能够完全融化在背景中而不被猎物发现.豹子的捕猎对象大都是在黎明和黄昏时出来活动.只有偶然的机会,豹才会在白天捉到猎物.
豹子很会调整自己,一躺下就是很长的时间,这并不是说豹子只在饥饿时才出来捕猎.即使它们刚刚饱餐一顿,随意猎杀一番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更多时候,在它不饥不渴的情况下,豹子总是用一种只有猫科动物才具有的悠闲方式来消磨时光.像所有的食肉动物一样,豹子从不轻易地消耗体力.
¤¤¤¤¤¤¤¤【猴子】猴是一个俗称.灵长目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不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猿猴亚目又分为阔鼻猴组,又称新大陆猴类;狭鼻猴组,又称旧大陆猴类.本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体重只有70克.
灵长类的大多数头骨具大的颅腔,呈球状,这是由于颌部变短,脸部变扁所致;眶后突发育形成骨质眼环,或全封闭形成眼窝;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某些低等种类在脑中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中枢,并在很大程度上靠嗅觉行动.某些狐猴有较长的鼻部.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这些特殊的类型是因肌肉或软骨发育而形成的.脚的拇趾和它趾能对握,使得手和脚成为抓握器官.原猴类的5指只能同时屈伸,不能个别运用.掌面与□面裸出,有指、趾纹,纹路形态不一.具有非常软或宽的足垫,除黑猿外,皆为□行性.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一般前后肢长相差不大,唯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猿类和人无尾,在有尾的种类中,其尾长差异很大,从只有一个突起到超过身体长.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有“第五只手”之称.一些旧大陆猴(如狒狒)的脸部、臀部或胸部皮肤具鲜艳色彩,在繁殖期尤其显著.臀部有粗硬皮肤组成的硬块,称为臀胼胝.
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而指猴的1对乳头在腹部.雄性的阴茎是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而眼镜猴、绒毛猴、人和某些种类不具.精巢包于囊中.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体被毛,有的柔软细密,有的粗硬,或在局部很长,或在毛上具异色环节.有的头顶毛很长,形成丛状毛冠,或甚短,呈平顶,或秃顶无毛.有的在两颊或颌下具长毛,形如胡须.有的两肩、后背、臀部被以长毛.有的体毛非常艳丽.
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只有环尾狐猴、狒狒和叟猴地栖或在多岩石地区生活.通常以小家族群活动,也结大群活动.多数能直立行走,但时间不长.多在白天活动,夜间活动的有指猴、一些大狐猴、夜猴等.大倭狐猴和倭狐猴在干热季节夏
眠数日至数周.
大多为杂食性、吃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猩猩的食量很大,几乎把绝大部分的活动时间用以觅食.疣猴科胃的构造特殊,大部种类吃粗纤维多的植物性食物.
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比较缓慢.哺乳期多抓爬在母体胸、腹部或骑在母背上,由母带着活动.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只有低等猴类,如狐猴、懒猴、指猴具有一定的交配、繁殖季节.
树□科的头骨特征与某些十分原始的原猴类颇相似,许多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把它包括在灵长类内,但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却与灵长类有很大差异,因此,现代分类学家已把它独立成树□目.
灵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和欧洲、亚洲的古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在非洲和欧洲发现于中新世,而在南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则发现于更新世.灵长类的进化已有6000万年历史,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早期灵长类化石属原猴类,其中60多属现已绝灭.现在美洲已没有原猴类,只是在亚非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一些岛屿上,还生存着少数与5000万年前的原猴类极为相似的种类.猿猴类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5000万年以前,大约在1500~2000万年以前,猿类的祖先就已遍布欧、亚、非三大洲,但现今却仅残存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
在我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有禺,果然,独,狨等.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山区,每年5月7日是“敬猴节”.而泰国的北部山区,每年的11月1日是“猴子运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