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可不可以详细解释一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2:48:50
心理学中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可不可以详细解释一下
心理学中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可不可以详细解释一下
心理学中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可不可以详细解释一下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一个哲学信条.它认为,我们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概念涉及决定论(determinism)、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道德责任(moral responsibility)、现代物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犹太教、基督教等诸多哲学概念、科学学科及宗教.
这一概念在西方的普及和基督教有密切关系.基督宗教的神学观点中,神不仅全知而且全能;事实上有些人,基督徒或非基督徒皆然,相信神不仅总是能知道个体将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事实上神也决定了这些选择.也就是说,他们相信,透过他预知的能力,他知道什么将会影响个体的选择,而透过他全能的本事,他可以控制这些影响选择的因素.这种思维对于“救赎”和“宿命”相关理念之中,变得极为重要,因为这两种概念都脱离不了这种想法.但是另一派人士却认为,当神是全能而且知道个体将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他仍会赋予个体去做最终的选择或拒绝每一件事情的能力,与任何这个选择本身内在或是外在的条件都无关.
现代科学尚无任何确凿证据表明有自由意志存在.
有人引用量子力学中的随机性支持自由意志说,但是第一,这种微观尺度上的随机性和通常意义下的宏观的自由意志之间仍然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第二,这种随机性是否不可约简(irreducible)还难以证明,因为人们在微观尺度上的观察能力仍然有限.
自然界是否真有随机性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统计学中的许多随机事件的例子,严格说来实为决定性的.
二、科学研究
自由意志 大脑先于我们作出决定
选自:《新发现》 2005年12月号
早在“意志”命令身体做某个动作之前,大脑已经传达过这个信息了……而我们对这个事实却不为所知!一个惊人的发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由意志”这个概念.
坐在海滩上,你刚刚欣赏过假日的最后的一抹夕阳.明天你就将背上行囊,重返工作岗位.因此,即使夕阳已经西下,但你还是恋恋不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而你仍在这最后的几分钟里,享受着最后的假日惬意.终于,有那么一个时刻,你决定站起来,离开令人迷恋的沙滩.但很显然,你在某一确切时刻决定站起来的这个事实并没能在同时传达给你的意识.可是,要知道你是曾想要做点什么的.而且到底要做什么,大脑在几千分之一秒前已经做好了决定,不过你又对这个决定丝毫不知情.也就是说:大脑的活动是完全独立于意识的(这里的“意识”被界定为对思维和行动的感知).另外,大脑已经开始刺激必要的“脑区”,准备行动了.
英国伦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派屈克·海嘉德(Patrick Haggard)在2005年6月份比较清晰地论述了这样的观点.他是在研究了80 年代至2004年由美国、法国和英国的神经生物学家做的实验结果后做出这个论断的.这些实验旨在阐明当我们决定做某个动作时大脑的活动机理.派屈克·海嘉德教授阐释说:“通常,人们都相信做某个动作时,比如天冷了,伸胳膊去取衣服,我们做这个动作是因为我们想要这样做了.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想要执行某个动作首先独立产生于大脑的某个领域,接下来我们只是感知到执行某个动作的意愿,然后我们才做这个动作.”更确切地说,一方面我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我们却无法选择执行这个动作的精确时间.
〖脑力活动的巅峰〗
我们可以断言,那些度假的人早晚会按预计离开沙滩的,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个动作发生在哪一分哪一秒,因为这个决定是不为人所知的.所以说我们的自由意志,即按自己的意愿行动的官能,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重要.这个观点向有几个世纪历史的古老哲学提出了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对哲学观点的侮辱.派屈克·海嘉德的观点有什么根据呢?显然他的结论是建立在2004年里昂认知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家安吉拉·西里古(Angela Sirigu) 的实验基础上的.实验很简单,只需要15 名自愿参与者:他们围坐在一张装有按钮的桌子旁,当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去按按钮的时候,他们就会收到行动的命令.不过实验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他们决定行动的那一刻,我们要记下专门为此实验设计的钟表的指针位置 (指针转一圈为2.46秒).在此期间,他们大脑的电子活动被脑电技术记录下来(通过装在他们头顶的电极记录),以便破解“潜在动机准备”的开始的时刻:神经元电波的突然增加表明大脑开始发动行动,准备去按按钮.这也就是大脑决定行动的真实时刻.
〖自由意识行动即是获知大脑的命令〗
海嘉德教授评论说:“此项研究首次阐明了这个现象.这样的结论在当时需要得到证实.因为它不仅震撼了科学界和哲学界,而且它也对‘自由意志’这个概念的所指提出了质疑,因此许多人都非常期待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但是如果说哲学界历来都迷恋于这个概念,而神经生物学却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们认识到了大脑意识器官对动作的无意识.也就是说“想做”一个动作只是大脑在不为意识所知情况下发出命令后引起的一个结果!安吉拉·西里古解释说:“请看当行为主体决定按按钮时大脑内部有哪些反应吧!我们看到一切都开始于无意识的大脑生理运动程序.大脑皮层的前额叶区(位于眼睛上面)预先已经储存了在某个时刻触摸按钮的命令,它刺激顶叶皮层.顶叶皮层位于头颅的后上部,此区的功能之一便是监督管理原命令的执行.当运动皮层按命令触摸按钮时顶叶皮层就会有反应.
〖无论如何,自由意志仍起决定作用〗
由一个人、两个人、甚至是集体所做的较为复杂的决定都是来自于有意识参与的深思熟虑.在这一点上,自由意志起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自由意志行为被归纳为去获悉大脑下达的决定,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服从大脑的选择呢? 根本不是
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心理学中的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非决定论则否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的因果联系,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不可预测的、事物内在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心理学中的非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个体的目的所决定的,个体有选择的自由,个体的选择、意向、决定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决定论的直觉观念可以这样概括,即世界就像一部影片:正在放映的影片或者剧照是现在,影片已放映过的那些部分构成过去,尚未放映的那些部分构成未来.在影片中,未来和过去并存;在和过去完全相同的意义上,未来是确定的.尽管观众可能不知道未来,每一个未来事件原则上却毫无例外地可能是确然已知的,恰如过去一样,因为未来存在的意义与过去存在的意义相同.实际上,制片人――造物主--会知道未来.
基本要素
决定论概念含有这样的基本要素:有其因必有其果.这一观点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因为它肯定:假如人们了解了所有涉及某种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可以精确地预测到这一事件;或者相反,如果发生了某个事件,那么就可以认为,它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或事件都是自然规律的结果,并永远是自然规律的结果,而这种自然规律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揭示的.
揭示规律有多种途径.对亚里士多德来说,这一步骤是:先观察,然后推理,也就是对这一事物进行思考,对它进行分类,把它归到一定的范畴.这样就可以作出种种推断.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有观察、解释、推论、假设、检验,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要依赖于这个基本认识,即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说.假如某事件的发生与自然规律不一致,比如出现一个“奇迹”,那么人们就可以断言,它受到了某种偶然因素的干预,或者就是还缺乏对那些足以理解、解释或预测这一事件的因素的认识.
决定论关注的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事件系列,或者是相互影响将会产生一个必然结果的许多事件构成的联结.可以用一个简明的例子来说明.一块石头平衡地置放在山顶上,在它的内部存在着势能,这种势能可以潜伏许多世纪.一旦它受外力的推动,并超过了临界点,那么这块石头就会顺着山坡向下滚动.如果人们精确地掌握了全部有关的因素:它将会碰到的灌木和树枝及地面的摩擦系数、山坡的角度与湿度等等,那么这块石头滚动的精确的速度和到达的终点都是可以预测的.假设决定论是真实的,那么这块石头就会滚到它必然到达的位置.
就人的行为而言,现已确立的是一系列有趣的可供任意选择的见解,它们所涉及的不只是作为一门科学或专业的心理学所讨论的范围,而是涉及普遍的人类行为和各种制度,包括社会法律和宗教教义.正如前面已提到的那样,科学家们认为生活是已被决定了的,他们普遍相信,人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假定人们掌握了某个个体的全部有关的情况,那么他们就可以预先知道他将要发生的变化.然而,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来看,人们通常又是强调个人的责任.法律和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完全基于个体具有自由意志这一观点.大多数犹太-基督教式的宗教派别也都认为个人应该对犯罪行为负责,应该受到惩罚.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坚信决定论的心理学教授会对一个学生这么说:“你必须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否则你将会一无所获!”可以从这个最典型的具有讽刺意义的陈述中看到以上所揭示的关于人的行为的见解的矛盾性,人的理论认识和实际行为存在偏差.
[编辑本段]对科学界的影响
决定论在18、19世纪基本上统治了科学界.它认为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切世界的运动都是由确定的规律决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能知道结果,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过去所决定的,它们是通过因果建立起关系来的.在这一基础上,科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例如,用牛顿力学算出的天体运动,对未来具有准确的预见性.
在这种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钟,像钟表一样走动,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这也称为机械论.这种观点得到了当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的支持.爱因斯坦在给波耳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完备的定律和秩序. ”
所以,在牛顿主义者看来,世界都是有序的,都是按照者严格的定律来的,它的行为完全可以预测,都有因果关系决定.
[编辑本段]量子力学与决定论
量子力学的解释涉及许多哲学问题,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实在问题.按动力学意义上的因果律说,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当体系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被知道时,可以根据运动方程预言它的未来和过去任意时刻的状态.
但量子力学的预言和经典物理学运动方程(质点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的预言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经典物理学理论中,对一个体系的测量不会改变它的状态,它只有一种变化,并按运动方程演进.因此,运动方程对决定体系状态的力学量可以作出确定的预言.
但在量子力学中,体系的状态有两种变化,一种是体系的状态按运动方程演进,这是可逆的变化;另一种是测量改变体系状态的不可逆变化.因此,量子力学对决定状态的物理量不能给出确定的预言,只能给出物理量取值的几率.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物理学因果律在微观领域失效了.
据此,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断言量子力学摈弃因果性,而另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量子力学因果律反映的是一种新型的因果性——几率因果性.量子力学中代表量子态的波函数是在整个空间定义的,态的任何变化是同时在整个空间实现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远隔粒子关联的实验表明,类空分离的事件存在着量子力学预言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同狭义相对论关于客体之间只能以不大于光速的速度传递物理相互作用的观点相矛盾的.于是,有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为了解释这种关联的存在,提出在量子世界存在一种全局因果性或整体因果性,这种不同于建立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局域因果性,可以从整体上同时决定相关体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