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整理一下《大国崛起》里面各国崛起的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3:30:49
请帮我整理一下《大国崛起》里面各国崛起的背景,请帮我整理一下《大国崛起》里面各国崛起的背景,请帮我整理一下《大国崛起》里面各国崛起的背景,1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

请帮我整理一下《大国崛起》里面各国崛起的背景,
请帮我整理一下《大国崛起》里面各国崛起的背景,

请帮我整理一下《大国崛起》里面各国崛起的背景,
1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2荷 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3英 国(16 - 17世纪)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英 国(18 - 19世纪)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4法 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而法国社会一直无法解决的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却愈演愈烈.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
但是,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极端事件和长期动荡.这时,拿破仑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颠峰.
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维持大国地位.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5德 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6日 本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和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
6俄 国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
7苏 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今天,俄罗斯人
8:美 国(17世纪 - 19世纪)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一、大国之谜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
二、大国之惑
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同样,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英国在主导世界两个世纪后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位置.
三、大国之路
二战后,各国逐渐开始理智地寻找大国之路.日本通过跨国公司战略实现了经济崛起;美国在信息革命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使得国家持续发展.
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连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作出理性的判断.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法国和德国携手开启的欧洲新秩序引人关注,欧盟为和平与合作的国家发展模式提供了时代的注脚.
四、大国之思
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本书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

全部展开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本书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至今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我们现在看,这些“大国”有几个共同点:
一、有对外扩张的历史,现在有些国家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对外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贸易到哪里,枪炮就到哪里,势力就扩张到哪里,以至于全球成为它们的原料的供应和商品销售基地,现在的美国在全球本土以外的50多个地方有驻军,成为“世界警察”。
二、曾经称霸世界、对全球进行殖民统治,包括经济殖民和文化意识领域的殖民
历史上除了欧洲本土和南极洲外,都曾经是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就是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留个世界的“遗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今还还未修复当初被殖民时留下的创伤。
三、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制造业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技术的应用,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现代意义的大学等都首先发源于上述大国。它们制定推行了世界经济活动标准,荷兰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英国推行了全球自由经济,美国在发现了自由经济产生问题时,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世界性战争的的发源地
自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世界上所有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世界大国要么是战争的策划者,要么是幕后操纵者,要么是直接参与者,就是现在主要的动荡地区,到处有美国士兵的身影。
不管怎么说,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张力等,但是在学者眼里,他们认为世界大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制度方面。
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文化教育是保障,
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回顾500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掂量12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不约而同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