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的问题论语里孔子评价子路有一句:由也好勇国我,无所取材.我这儿的译本说是:仲由太好勇了,他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什么可取的了.可是我记得傅佩荣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7:15:27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的问题论语里孔子评价子路有一句:由也好勇国我,无所取材.我这儿的译本说是:仲由太好勇了,他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什么可取的了.可是我记得傅佩荣教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的问题
论语里孔子评价子路有一句:由也好勇国我,无所取材.我这儿的译本说是:仲由太好勇了,他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什么可取的了.
可是我记得傅佩荣教授有过不同的看法,具体是什么我忘了,
还有着一段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
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为什么孔子一直说“不知其仁也”,有什么引申义吗?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的问题论语里孔子评价子路有一句:由也好勇国我,无所取材.我这儿的译本说是:仲由太好勇了,他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什么可取的了.可是我记得傅佩荣教
【原文】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也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傅佩荣教授的看法:
“理想不能实现的话,干脆乘条木筏到海外去,那跟送我去的大概就是子路吧.”子路听了非常高兴.为什么?因为老师要移民出国,只带一个人,那就是子路.结果子路高兴,孔子接着说,子路爱好勇敢超过我,但我们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因为你要造一条木筏可以渡海,那种木材一定很特别.我们要分析这话,很多人在翻译时,把无所取材,翻译成孔子教训子路,问题在没把感叹放在一起考虑,我不是真要移民.这个材就是裁断事理的裁,通用.哪有这样的老师,说要乘木筏到海外去,要带子路,子路高兴后,然后说你怎么那么笨,你不能判断事理吗?我是在感叹,不能这样说.所以前面讲比喻,讲木筏,后面就要说找不到这样的木柴,代表什么?代表我并不是真的想出国.我只是感叹这里用不上我,到别的地方去试试看,当然他是没有成行.
http://phtv.ifeng.com/program/gxtk/200802/0214_2622_399641.shtml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
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评析】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