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面临哪些变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5:50:51
毕晓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面临哪些变革?
毕晓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面临哪些变革?
毕晓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面临哪些变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中国经济的失衡状态,是中国能否在下一个五年走向新经济格局的关键.而能否全面推进改革,则又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命门所在.
但可惜的是,最新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版,却未将深化经济改革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写入其中."美中不足"--这是参加财新首届高峰论坛的学者们对该期规划所表达的遗憾.
但值得欣慰的是,此前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可以说,能否顺利推进全面改革,是中国能否实现强国梦的关键,成败在此一举.以下是与会专家认为中国需在十二五推进的各项改革的重点话题: **收入分配改革**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过去20年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2009年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5%.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是一个真实的趋势.
"灰色收入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看到的现象,而巨大的灰色收入主要部分都集中在高收入居民.这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很大的扭曲,收入分配体系有很大的漏洞,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他称.
根据国家统计局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城镇居民最高收入10%的家庭和最低收入10%的家庭,互相之间的人均收入比在过去的20年中间大致是从6倍上升到9倍;但王小鲁表示,他的研究表明二者差距是26倍.
"不管谁的抽样更科学,数据更准确,官方与学者的研究存在一个共同之处,即中国过去二十年以来,贫富之间的差距是不断在扩大的."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则表示.
王小鲁对中国灰色收入的研究曾掀起然大波.他在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居民"隐性收入"高达9.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灰色收入"达5.4万亿元.但随後,该结论则便遭国家统计部门相关研究人员的质疑,提出他的研究在抽样及推算方法上存在问题,推算结果明显高估了灰色收入水平.
可见,在过去改革二三十年当中,中国经济的蛋糕是在不断做大的,但是切分得却非常不理想.特别是劳动者、中低收入阶层在蛋糕中占的份额太小,而且比重有下降的趋势,这迫切需要改变,否则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两个"同步"的建议.第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第二则是劳动者的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过去20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9.8%,城镇人均收入增长7.2%,农村7.1%. **政府职能转变**
了解中国政策演变的人或许还记得,早在80年代初期,中国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以消费提高的基础轨道上去.但为什麽没有能够顺利实现20多年前就提出的目标呢
"没有实现这个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体制性障碍,政府的职能必须改变."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链称.
姚景源也指出,初次分配就是三块:政府财政、企业利润和城乡居民收入,十二五提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就关切到切谁的利益的问题.如果是切到了政府,势必影响政府支出,"因此,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
"如果政府转型这个事情有突破,而且政府在这方面也有一个变革,就会有希望,我们也积极呼吁在这方面应该形成基本性的共识."他表示.
王小鲁也认同政府转型是一个关键."没有从追求GDP和投资,转向为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现在收入分配的问题基本上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政府激励机制不在这上面,不在于为公众提供服务.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也没有体现出来为公众服务."他称.
他指出,没有政府变成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不光未来的社会稳定不能维持,未来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说眼前突出的问题,我觉得是财政体制的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这些方面都需要大力度的改革、根本性的改革,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他称.
而中欧商学院教育许小年则呼吁:希望将五中全会中提到的"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写入十二五规划中. **国家形象嬗变**
从内部发展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失衡状态,是中国走向经济新格局的关键.而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全球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积极参加国际事务,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努力同样也不容懈怠.
"以邻为壑"是中国近年来饱受指责的外部形象.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提到,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回过头来看,的确与国际公平竞争原则不一致的地方.这是中国政府高级官员首次公开对出口退税政策发表如此的看法.
中国社科副院长李杨也指出,除了对内要平衡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将经济导向由制造向创新转变;以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在城乡综合一体化新框架下推进城市化进程外,还必须加大对外的政策力度.
"对外的政策,包括要努力平衡国际收支,同时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秩序,包括货币秩序新规则的制定."李扬提出建议.
李扬看似一句简单的"努力平衡国际收支",却是中国目前所面临最大的难题所在.中国依靠对外向型经济的大力发展,已在去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但随之而来的,诸多中国血汗工厂的案例,也在震动着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
因此,中国在金融危机後,已在改变国际形象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如聘请国际知名公共关系公司并策划一系列形象宣传片,向全球宣传中国制造.
而最新的进展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周六正式通过份额和治理改革一揽子方案,中国份额占比将增加2.398个百分点至6.394%,排名从并列第六跃居第三. 但更多的权力则力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意味着在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过程中,中国将努力通过自身平衡,完成自我发展并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