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2:44:05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
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比较分析
1830年这一法国历史上重要的年份,复辟王朝的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小资产阶级和平民反抗强权,要求取得更高社会地位的呼声空前高涨.法国两位著名的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分别写出了他们的传世之作《红与黑》、《高老头》、二部作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世界文学名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作者赋予一定的思想性格特征,具有了充实的社会含义,成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一方面,于连和拉丝蒂涅有很多共同之处.于连和拉斯蒂涅两人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奋斗理想,是法国王朝复辟时期探索自己的前途、寻a找自己的地位、期盼成为“豪富和伟人”的青年,两个人都试图努力从社会底层爬进上流社会.都尚存着一些平民意识.于连于连曾经自诩 “高洁.”他声称:“我出身低微……但是我并不卑贱”,正是因为如此,尽管他知道特赦以后他仍然可以得到财富和美人,他还是义无返顾地拒绝向“资产阶级贵族” 控制的法庭求饶.而阿斯蒂涅拉斯蒂涅这样一个极欲向上爬的穷大学生,他成功地骗取了姑母和妹妹的钱财.当他读完母亲的信后泣不成声,他想起了高老头扭掉镀金盘子,卖了钱替女儿还债的情景.“你母亲也扭掉了她的首饰!”他对自己说,“你姑母卖掉几件珍贵的纪念物时也一定哭了!你有什么权利诅咒阿娜斯达齐呢?她为了情人,而你模仿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你的前程,你又比她强到哪去呢?”大学生感到五脏六腑燥热难当.这些都表现了拉斯蒂涅人性泯灭过程中尚存的一点平民意识在发光.
另一方面,他们的形象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向上爬的奋斗目标不同.
阿斯蒂涅的个人奋斗动机更多在于对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向往,对物欲与虚荣心的满足.拉斯蒂涅出身于外省破落小贵族.生活的贫穷与家庭的义务,使他“对于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增加了十倍”.于是,他来到灯红酒绿的巴黎,实现爬到社会的顶层的梦想.起初,他是想通过勤奋地读书一步一步稳稳地向上爬,然而身边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使他清楚地看到金钱血淋淋的效力:子爵夫人的情人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而抛弃了她,米旭诺为了3000法郎的赏钱去揭穿伏脱冷的真面目……这一切都使拉斯蒂涅看清社会的本相:财产就是一切.从此,他开始了追逐金钱的旅程.他不断地盘算从哪去弄钱,怎样去挣钱,“奢侈的欲望象魔鬼般咬着他的心,攫取财富的狂热煽动他的头脑,黄金的饥渴使他喉干舌燥.”最终,对金钱、权势的崇拜成了拉斯蒂涅追求的人生目标.
然而,于连的个人奋斗动机则侧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于连这个19世纪2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性格中最特质的东西是自我奋斗,具有积极向上的进步意义.然而,究其本质,其深层结构依然是平民意识,自我意识,这个于连的出身和启蒙教育有关.渴望靠才能创造一番伟业.于连作为维里埃尔市里一个已经发迹的锯木厂主的儿子,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家庭环境的歧视与压抑给了于连奋斗的决心,对舒适奢侈生活与高贵社会地位的向往也是于连奋斗的动力.但是,他有更高的奋斗目标,那就是他的“价值”与“荣誉”.启蒙教育使于连接受了朴素的“自由”“平等”观念以及对拿破仑这一偶像的崇拜,这些都促使于连走上奋斗之路,这举动具有进步意义,这是主要方向.于连想干一番拿破仑式的大事业.于连曾满腔热情地说:“拿破仑啊,在你的年代里,是怎样的善良,人们从战争的危险里才能取得富贵,而不是从贫贱人的痛苦里卑鄙地从事掠夺.”他的奋斗从某些方面是带有积极意义的,他们俩的形象因此有了本质的区别.
第二,向上爬的奋斗过程不同
两位主人公为各自不同的目标奋斗着,但是各自的路线和结局却不相同.
拉斯蒂涅的奋斗过程可以概括为反抗一妥协.拉斯蒂涅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完全腐化.他的世俗化的追求只属于经济范畴,没有触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于是他成功了,终于爬上了欲望的顶峰.拉斯蒂涅妥协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性中善的泯灭的过程,正如书中所说:“拉斯蒂涅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埋葬了外省青年的最后一滴眼泪.”这实质上是一个人格沦丧,人性异化的过程.拉斯蒂涅不断向上爬的过程,也就是道德良心不断沦丧的过程.于连,拉斯蒂涅的悲剧表明在王朝复辟时代,一个平民青年凭个人奋斗去实现个人名利欲望,挤进上流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
于连的奋斗历程是妥协一反抗,他在不断追求政治地位的过程中,彻底醒悟,认清了残酷的现实,终于对复辟社会深感绝望,悔恨自己为了虚荣而放弃真理.在法庭上,他有力地控诉了上层社会对平民青年的压制和摧残.被判死刑后,他拒绝上诉、营救和赦免,以死相抗,决不妥协,这是他平民意识和反抗性格发展的高峰.展示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整整一代青年苦闷、追求和厄运;它在于连悲剧命运的背景上真实地反映出法国复辟时期的广阔社会画面,照见了反动统治阶级的丑恶卑污,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法国历史的本质特征.
第三 奋斗的手段和途径不同
因为奋斗目标不同,他们的奋斗途径也各不相同,拉斯蒂涅和于连都生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常受上流社会女子的青睐.拉斯蒂涅在不断向上爬的过程中懂得凭自己的热情和才气,加之风流倜傥的仪表,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就可以投身于上流社会了.与这些贵妇人交往过程中,尽管他一再地使用“倾心、着迷、心醉”等字眼,却很难说他对她们产生了真的“爱情”,然而勿庸置疑的一点是:他把她们当成进入上流社会的跳板.对于女性,他更多地使用引诱,是利用不断更换目标,达到利用女性爬上高位的目的.伏脱冷曾说,“年轻人”的成功之路既不靠美德,也不是靠才能,恰恰相反,是靠丧失美德和浪费天才.拉斯蒂涅放弃了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利用倾心于他的女子一步步地“爬”上去.
而于连在追求女人的动机上与拉斯蒂涅有着很大区别.因为于连认为:自己从小就有远大抱负,并且不愿做出低三下四的事来糟蹋自己,如果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他什么都不剩了.在《红与黑》中,司汤达描写了于连三次与贵族女子的爱情生活.除装腔作势的元帅夫人是于连的可笑工具外,于连追求市长夫人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减轻她对自己会有的蔑视或为了嘲笑堂堂的市长大人,而追求侯爵小姐的目的是为了挫败贵族青年,获得和他们平等的地位.他的这两次爱情更多的是出自心理征服的满足,而非想借助她们青云直上.
第四,本身的性格就不同
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时期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起初,拉斯蒂涅心地善良,也有着是非善恶之心.同时,对金钱与地位的渴望又时时召唤着他.这就使得拉斯蒂涅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常出现矛盾的地方.为了一套漂亮的衣服,拉斯蒂涅写信给母亲和妹妹告急,回信来了,虽说他责备自己不该这样狠心利用至亲骨肉的感情,但转眼之间想到能够穿上新衣出入交际场所,他又得意非凡.面对伏脱冷提出的谋害维多利哥哥的建议,拉斯蒂涅一方面拒绝了这个罪恶的计划,但同时又没有停止和维多利小姐谈情说爱.高老头的死以及两对女儿的无情无义让他明白了这个社会的本质.让他把为人的最后一点良心与正义埋葬了.司汤达自己对于连的评价:“我们的主人公缺的就是敢于真诚”,于连只是不停地为自己戴上假面具,在“利”与“欲”的大磁场上扭曲自我,否定了自己的原则,在短短的一生中为自己设定了许多角色,诸如“拿破仑的副官”、“代理主教”、“司令官”、“指导教师”,甚至“风月老手”,为了野心,他幻想、设计出种种伪装.事实上,在他所处的那个环境中他不能不虚伪.他不得不先把自己变成虚伪的人,以虚伪狡诈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
于连奋斗的一生一切与他的内心世界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因此他总是处于草木皆兵的紧张状态,以至于形成于连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郁闷的性格上的矛盾综合体.我跟谁一起吃饭?”他还常说“我虽然卑微但不卑贱.”总之,他处处要求平等.于连在其人生的关口,内心总是充满着矛盾.他时常想:“用受侮辱、出卖良心来换取自己的目的?”值不值得?目的与手段、观念与行动之间发生的冲突常使他不安,罪恶的现实对他人格的扭曲使他在伪善的道路上经受着矛盾与痛苦.于连的社会成功从未给他带来过幸福,这反而淹没了他真实的自我,他为表面而牺牲了本质.然而,于连的本性毕竟是善良的,这使他的伪装总是露马脚,他的计划总是漏洞百出,他的做作总是泄露真情,他的趋炎奉承总是引起别人的怀疑,最终使他永远被视为异类.
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一生是生不逢时的悲剧.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对于某些生不逢时的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天堂就是地狱”.其实,于连和拉斯蒂涅二人均属于生不逢时,于连不管时代如何变革,他对拿破仑式理想的信仰始终是坚如磐石,他骨子里的秉性丝毫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社会自然不会接纳他的生存,于连最终只能选择死亡地狱.而拉斯蒂涅就显得比于连聪明、机灵,更善于察言观色.当拉斯蒂涅意识到时代在变化了,使自己的思想很好地与当时的社会潮流相融合,学会了生存于当时社会的游戏规则,所以他为社会所接受,能够顺利进入富贵的天堂世界.